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 59-[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中
置頂照片:四千年悠久歷史的大石柱.
旅遊時間:10天7夜-(2-23到3月3)-第七天
時間:民國113年2月28日星期四-上午
可樂旅遊-
台灣領隊-王建榳(小菲)
埃及導遊-趙雲
天氣:晴
溫度:15-28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第28次(正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22個國家(日本+11.柬埔寨+1.中國大陸+4.
加拿大+2.荷蘭+1.比利時+1.法國+3.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
土耳其+1.奧地利+2.捷克+1.新加坡+1.馬來西亞+1.斯洛維尼亞+1.克羅埃西亞+1.
義大利+1.西班牙+1.美國+1.埃及+1)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相機-CANON-EOS R + 小米12手機
鏡頭-CANON-RF15-35 F2.8L+RF 35 F1.8+70-300L(胖白)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GODOX LED 36
(本篇先來探討一下古埃及建築)
古埃及建築是指古埃及時期
在尼羅河一帶所發展出之具有文明影響力且組織結構多元化的建築風格。
目前這些建築有一些被完好的保存了下來,
其中較知名的有吉薩金字塔群、獅身人面像、阿布辛拜勒神廟和卡納克神廟等。
建築設計
由於尼羅河一帶缺少木材,
因此古埃及建築的通常是採用大量的泥磚和石頭建成,
且石頭主要是以花崗岩、石灰岩和砂岩為主。
從古王國時期開始,石頭一般用在陵墓和神廟等建築,
而泥磚則是用在王室宮殿、城牆、城鎮和神廟旁的附屬建築。
建築用的泥磚之原料主要來自尼羅河沿岸的泥。
古埃及人取得泥後,會將泥放入模具中,
並置在陽光強烈處來乾燥硬化,最後成為泥磚。
在幾千年間,有許多古埃及的城鎮已經消失,
因為它們所在位置接近尼羅河河谷,每當河水氾濫時,
一些土坯建成的房屋常會被水沖刷掉。
幸運的是,
古埃及的乾燥和炎熱讓一些建在高地上的泥磚建築村落、
神廟和陵墓保存下來,例如村莊德爾巴拉梅迪納(دير المدينة)、
小鎮萊紅(كاهون)和堡壘巴衡 等。
在古埃及眾多建築中,除了供平民居住用的民房外,
有不少都是基於宗教信仰來修建,
而其主要之特色為擁有厚實或是傾斜且出入口較少的牆壁。
從第四王朝開始,
所有紀念性建築物幾乎都會於內部放置門額和門楣來做裝飾。
(趙雲賣力地解說當中.斯斯忙著拍照....拍謝拉)
此外,古埃及重要建築物的內部和外部牆壁、
支柱通常繪有色彩鮮豔的壁畫,或是刻有聖書文和植物圖案。
許多壁畫的主題通常是當時古埃及的象徵,
如金龜子和聖甲蟲,或是描述神話故事。
其他常見的主題還包括棕櫚葉、紙莎草和蓮花等。
而聖書文方面,大多是用來記錄重大事件、宗教法術和科學技術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古埃及神廟與重要天文事件息息相關,
像是需要精確測量的冬、夏至和春、秋分等,神廟會在這些時間舉辦祭典儀式。
進行測量時可能由法老本人在隆重的場合下進行。
一、引言
古埃及建築結構是世界建築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技術水平,
不僅反映了古埃及人的文化傳承和審美追求,
也對當代建築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文將從古埃及建築的歷史發展、建築類型和特點、
建築材料和技術、以及對當代建築的影響等方面進行闡述和分析,
旨在探討古埃及建築在建築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並為當代建築師提供啟示和借鑑。
(最後一個景點.斯斯拍得特別賣力...^^")
二、古埃及建築的歷史發展
古埃及建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紅山文化時期,
當時人們主要居住在尼羅河三角洲地區,
使用土坯和竹木等簡單材料建造住房和祭祀場所。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
古埃及建築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表現形式,
成為古代世界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出現了第一批城邦文明,
城市的建設和城牆的修建成為重要的建築任務。
同時,人們開始建造廟宇、宮殿、墓地等大型建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王陵的代表性建築,
其特點是立體三角錐形結構,由巨大的花崗岩方塊組成,
是古代工程學和建築學的傑作。
著名的金字塔包括吉薩金字塔、
薩卡拉金字塔和達舒爾金字塔等,
這些金字塔不僅是古埃及建築的代表,
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經典之作。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是古埃及建築的鼎盛時期,
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重要的建築類型和技術創新。
例如,廟宇是古埃及建築的重要類型之一,它們通常建造在高地上,
以便更好地觀察星象和太陽的運行。
廟宇建築採用大理石和花崗岩等石材,
採用柱廊和壁畫等裝飾手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古埃及宮殿則以龐大的規模和精美的裝飾著稱,
常常用於國王和王后的居所和舉行宴會等場合。
此外,古埃及的墓地建築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例如法老陵墓、貴族墓、士兵墓等,
這些墓地建築常常採用金字塔或者古埃及特有的墓穴結構,
融合了宗教、哲學、天文學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
三、古埃及建築的特點和材料技術
古埃及建築具有獨特的特點和材料技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巨石建築技術
古埃及建築最大的特點是採用巨石建築技術,
使用大塊石頭和石塊拼接而成,以達到長久耐用和穩固的效果。
古埃及的巨石建築技術在世界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例如吉薩金字塔和拉姆西斯二世神廟等建築,
其巨大的規模和精湛的技藝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
柱廊建築技術
古埃及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裝飾元素之一就是柱廊,
柱廊既起到支撐屋頂的作用,又可以增強建築的美感和裝飾性。
古埃及的柱廊採用多種形式,例如蓮花柱、開花柱、愛奧尼柱等,
其裝飾風格獨具匠心,常常以獅子、牛頭、鷹等動物形象作為裝飾主題,
彰顯了古埃及人民對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石雕技術
古埃及建築中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就是石雕技術,
古埃及石雕工匠善於用錘子和鑿子將大塊石頭雕刻成精美的藝術品。
古埃及的石雕作品主要有法老雕像、金字塔的外牆裝飾、神廟柱子上的浮雕等,
這些雕刻作品不僅具有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藝術價值,
還反映了古埃及社會、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內容。
石灰岩和花崗岩材料技術
古埃及的建築材料主要採用石灰岩和花崗岩,
這些材料質地堅硬、不易腐蝕,可以耐久保存。
古埃及的建築工匠們利用這些優質材料,
通過多種加工工藝,製作出精美的建築構件和裝飾品,
例如柱子、門窗、石門樓等。
在材料運用方面,古埃及人民的建築材料處理技術極為先進,
例如採用垂直切割技術使得石柱可以平整地對接,
而且在石門樓上的基礎和縫隙處都採用了高度精密的製作工藝,
以保證建築物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四、古埃及建築對當代的影響
古埃及建築在現代建築領域中具有重要的影響,
不僅體現在建築風格上,
而且還涉及到建築技術、建築材料、設計理念等方面。
(今日的一小步.是斯斯人生中的一大步)
建築風格
古埃及建築的獨特風格和裝飾手法
對歐洲中世紀的建築風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例如哥德式建築就採用了古埃及的柱廊結構和裝飾元素,
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了自己的建築風格。
建築技術和材料
古埃及建築的巨石建築技術和石雕技術對當代建築工藝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許多現代建築採用了類似的巨石結構和精湛的雕刻工藝。
古埃及的建築材料處理技術也為當代建築領域提供了重要的借鑑,
例如在建築保護和修複方面,古埃及的經驗和技術可以為現代建築維護提供有益的參考。
建築設計理念
古埃及建築的設計理念對當代建築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例如在建築布局方面,古埃及人民常常以宗教信仰為基礎,
將建築物設計成莊嚴肅穆的寺廟或陵墓,
以此彰顯神聖和永恆的意義。
這種以宗教信仰為基礎的設計理念,
為現代建築設計提供了重要的借鑑,
例如在教堂、清真寺、紀念館等建築類型中,
可以看到古埃及建築設計的影響。
此外,古埃及建築在建築構件、裝飾元素、
色彩搭配等方面也對當代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例如,古埃及的蓮花柱、蛇頭柱、象頭柱等建築構件被廣泛應用於現代建築設計中,
成為建築裝飾的常用元素;古埃及建築中的金字塔、方尖碑、
花飾等裝飾元素也在現代建築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成為建築裝飾和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
古埃及建築對當代城市規劃和建築保護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城市規劃方面,古埃及人民通過對建築物布局和結構的精心設計,
實現了城市空間的高度統一和協調,這為現代城市規劃提供了重要的借鑑。
在建築保護方面,古埃及人民採用了多種措施保護和修復古建築,
例如用石柱支撐牆體、塗抹防水材料等,
這些技術和方法為當代建築保護和修復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總之,古埃及建築的發展歷程和成就,
體現了古埃及文明的獨特魅力和藝術價值。
在現代建築領域中,古埃及建築的影響也是深遠而廣泛的,
不僅體現在建築風格上,而且涉及到建築技術、建築材料、設計理念等方面。
因此,深入研究古埃及建築的發展歷程和特點,
對於推動現代建築的發展和進步,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鑑意義。
古埃及建築的歷史發展擴寫
古埃及的建築藝術經歷了長達三千年的歷史發展,
從早王朝時期開始,一直延續到希臘化時期。
在這期間,埃及的建築風格和技術在不斷演變和改進,
形成了獨特的埃及建築風格,留下了眾多的建築遺產,
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部分。
早王朝時期(約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2686年),
埃及的建築主要是用簡單的泥磚和木材建造的,
建築形式以方形或長方形為主,沒有太多裝飾。
而在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2181年),
隨著法老權力的逐漸擴大,建築的規模和壯麗程度也隨之增加。
古王國時期最著名的建築是金字塔,它們由大型石塊砌成,
高達數十米,成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奇蹟之一。
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40年至公元前1640年)是埃及建築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時期。
在這個時期,建築風格開始多樣化,石材的使用也日益廣泛。
埃及的建築師開始使用花崗岩、石灰岩、大理石等石材,
從而創造出更加精緻的建築。
在中王國時期,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建築形式,
稱為「威尼斯法」,即將石頭按照一個角度斜切,
再垂直地砌上,從而形成了更加光滑的表面。
中王國時期最著名的建築是寺廟和墓穴,
例如盧克索神廟和費蘭寺廟等。
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070年)是埃及建築的鼎盛時期。
在這個時期,埃及的建築師創造了一些最宏偉的建築,
例如底比斯神廟、阿蒙神廟和盧克索神廟等。
新王國時期的建築具有濃郁的裝飾藝術風格,
經常使用彩繪、浮雕和柱子等裝飾。
此外,新王國時期也是獅身人面像和卡納克神廟等重要文化遺產的時期。
在第三中間期(公元前1069年至公元前664年)
和第二次埃及時期(公元前664年至公元前332年),
埃及的建築藝術逐漸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
希臘化的風格和羅馬化的裝飾開始出現。
在這個時期,埃及的建築風格更加多樣化,
例如阿布辛貝神廟和菲莫斯神廟等。
這些建築具有更加精細的裝飾,使用了更加複雜的建築技術。
總的來說,古埃及建築的歷史發展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和改進。
從早期簡單的泥磚和木材建造,到使用石材的高度精細化建築,
埃及建築在不斷創新和改進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術,
留下了眾多的宏偉建築遺產。
古埃及建築對當代的影響
古埃及的建築遺產是人類文化遺產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
對當代的建築和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下是古埃及建築對當代的影響的幾個方面:
建築技術和設計
古埃及建築師創造了一些最宏偉的建築,例如金字塔和底比斯神廟等。
這些建築所使用的技術和設計對現代建築師仍然具有啟示作用。
例如,金字塔所使用的大型石塊的砌築技術,
對現代建築中的石材建築技術產生了影響;
而底比斯神廟中的柱子、門廊、裝飾和彩繪等元素,
也被現代建築師廣泛使用。
藝術與裝飾
古埃及的建築藝術以其豐富多彩的裝飾和精美的雕刻而著稱。
這些裝飾和雕刻可以在許多當代建築中看到。
例如,埃及柱子和柱頂的設計被廣泛運用於現代建築中的柱子和裝飾。
文化遺產保護
古埃及建築是世界文化遺產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
保護這些建築是當代社會的責任。
在當代,許多組織致力於保護和修復古埃及建築遺產,
以確保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能夠被保留下來,
並為後代留下美好的遺產。
文化交流
古埃及建築和藝術風格對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和廟宇的設計和裝飾風格,
被廣泛運用於古希臘和羅馬時期的建築中,
這些風格和技術又在後來的建築中得到了發揚光大。
結論
古埃及的建築藝術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
其建築風格和技術對後世的建築和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古埃及的建築師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改進,
創造了許多宏偉的建築,例如金字塔和底比斯神殿等。
這些建築所使用的技術和設計對現代建築師仍然具有啟示作用,
而古埃及的裝飾和藝術元素也被廣泛應用於當代建築和設計中。
在當代,保護和修復古埃及的建築遺產是我們的責任,
以確保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能夠被保留下來,
為後代留下美好的遺產。
(接跳下篇之古埃及介紹)
中王國時期,埃及造船技術有很大的發展,
埃及人還在尼羅河和紅海之間開鑿運河,
埃及對外貿易的範圍擴大很多,到達亞洲敘利亞中南部。
此時,開始出現官方貿易,即國家之間互贈禮物,
埃及周圍的一些國家通過這種「進貢」的方式成為埃及的屬國。
新王國時期,埃及國家統一,霸權形成,伴隨著軍事征服,
埃及的商業也有很大發展,市場上出現很多奢侈品,顯示人民生活的富裕。
國際貿易則為國家壟斷,還出現一些掠奪性的「進貢」。
另外,政府開始發行類似於貨幣的金屬圓環,並將其價值同金銀掛鉤。
為了保持軍事實力,埃及很大的貿易比重與武器製造有關,
從其他地方進口原料(比如木材),然後製造武器和戰車出口,
埃及製造的戰車甚至出口到戰車發明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後來埃及帝國分裂,是貿易不再受國家控制,此時走私行為普遍,
人們更多的利用政府發行的金屬圓環,埃及步入貨幣時代。
波斯統治時期,埃及對外貿易幾乎停滯,後來馬其頓統治,
貿易逐漸恢復並達到巔峰,亞歷山卓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商業城市。
托勒密時代埃及經濟則被國家完全壟斷,各種商品的價格都由國家制定。
羅馬統治時期,羅馬帝國對埃及收受重稅,
古埃及貿易隨著古埃及文明一起趨於消亡。
生活
古埃及人曾使用含鉛的眼妝。鉛會導致血液循環系統和腦的疾病,
但古埃及人可能為了抵抗眼疾而特別加入鉛。
鉛的入侵會使細胞排出一氧化氮,進而殺死周圍的細菌。
古埃及人酷愛光腳走路,因為在炎熱的沙漠氣候根本不需要穿鞋。
他們的一種涼鞋[草鞋]使用紙莎草和蘆葦等天然材料製成的。
當時的涼鞋在古埃及社會是同一水準的。涼鞋只在偶爾時候使用。
宗教信仰
古代埃及人信仰和崇拜多神,神有多種形象,有的具有人的形象,
其他形象還有動物、植物和星辰、自然現象等。
另外,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神祇,也有幾個地區共同崇拜一個神,
同時一個地區還可能崇拜多個神,至今考證的古埃及的神多達上千個。
這種多神崇拜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
在埃及統一之前的各個小國家裡,人們都崇拜各自不同的神。
隨著美尼斯統一埃及全境,國王(新王國時期開始稱為法老)
開始推行各自出身地的神,使其稱為主神,由全埃及共同崇拜。
在古王國時期主神是鷹神荷魯斯,後來改為太陽神拉,
中王國時期則主要崇拜阿蒙,新王國時期拉和阿蒙相結合,形成主神阿蒙拉。
在國家統一崇拜主神的同時,各個地方(諾姆,相當於省)
仍然崇拜原來地方的神。參見埃及神話人物列表。
另外,神祇也有不同的屬性,有的是農業的神,有的是陰間之神,
還有的是工匠技師的神(比如孟菲斯的卜塔)。而法老則是神的化身,
或者是代言人,具有神的特性和神的名字,
比如阿蒙霍特普、圖坦卡蒙都是用阿蒙神的名字作為自己名字的一部分的。
因此,法老被稱為神王,擁有行政、司法和軍隊的最高權力,
同時也是其主神的大祭司。
法老手執生命之符,表示對埃及人有生殺大權。
(聖甲蟲)(我們繞圈圈中)
由於古埃及人極重視宗教信仰,所以他們建造巨大的神廟來崇拜天神。
在新王國時期,埃及通過武力擴張積累空前的財富(參見新王國時期和第十八王朝),
但在幾代法老在位期間都被用來修建神殿,比如公元前1200年,
古埃及興建最大的神廟——位於尼羅河中游的亞斯旺的阿布辛貝神廟。
重視宗教的另一個影響就是神職人員的權力過大,一般除法老之外,
管理主神祭祀的祭司(稱為「維西爾」,相當於宰相)擁有國家第二大權力,
有的時候甚至超過法老的權力,使得一些維西爾可以成功篡權稱為新法老,
如拉美西斯一世。鑑於這種情況,在埃及第十八王朝中後期,
阿蒙霍特普四世進行宗教改革,修改主神阿蒙為阿頓(太陽神),
關閉所有崇拜舊神的神殿,還遷都修建新神阿頓的神殿,
他自己也改名為埃赫那頓,意為阿頓神的光芒。
(聖甲蟲(英語:)或稱死亡甲蟲,
是古埃及的一種象徵符號,也指雕刻成聖甲蟲樣的物品。
其最常用作護身符,也會在政府印章上作為皇室的象徵而出現。
到了新王國早期,聖甲蟲也會被放到木乃伊的棺槨中,
起到守護遺體的效果。)
但由於祭司們權力過大,以及整個社會的習俗形成已久,
這次宗教改革失敗,在埃赫那頓死後不久舊阿蒙神又重新成為主神,祭司們的權力也被恢復。
古埃及人認為,當人們死亡時,他們的靈魂將被帶到地獄,由神奧西里斯審判。
如果一個人的心臟比羽毛重,那就意味著他/她在死前犯了很多罪。
他們的心臟會被鱷魚頭,獅子身體和河馬腿的野獸吃掉並摧毀。
如果一個人的心臟比羽毛輕,他/她將獲得永生。
阿努比斯會確保他/她的身體保存完好,這樣靈魂就可以在他的來世再次使用它。
(趙雲說圍著聖甲蟲繞一圈可以得到庇佑.)
文化與文明
古埃及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五大發源地之一。
古埃及人除以建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及製造木乃伊而聞名天下外,
還發明許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東西。 古埃及的文化非常豐富。
創造的象形文字對後來腓尼基字母的影響很大,
而希臘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建的,最終形成了西方的拼音文字系統。
此外,金字塔、亞歷山大燈塔、阿蒙神廟等建築體現埃及人高超的建築技術和數學知識,
在幾何學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古埃及使用太陽曆作為曆法,因此現代西方也普遍使用太陽曆。
文字
古埃及文字創於公元前3500年,是一種稱為聖書體的象形文字。
這種文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書寫文字之一,
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紀念碑、廟宇的牆壁或石塊上,所以被稱為「聖書體」。
1799年,法軍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維耶·布夏賀(Pierre-François Xavier Bouchard)
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港口城市羅塞塔發現「羅塞塔石碑」。
石上刻有三種文字,分別是聖書體、世俗體和古希臘文。歷史學家一直不明白石刻上「聖書體」的意思,
直到1822年,法國學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第一個理解到,一直被認為是用形表義的埃及象形文,
原來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這重大發現之後成為解讀所有埃及象形文的關鍵線索。
(彤彤:你們知道嗎?!方尖碑是埃及的代表物之一ㄡ)
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
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築物,是法老的墓穴。
由於古埃及人在尼羅河兩岸生活及耕作,所以金字塔主要是在沙漠地區興建。
從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1800年的這900年裡,估計古埃及人共建築超過80座金字塔。
而建於公元前2589年—公元前2566年間的「大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它是為法老胡夫而興建的。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一座「獅身人面像」。
獅身人面像位於卡夫拉金字塔祭廟的西北方,坐東向西,古希臘人把它叫作「斯芬克斯」,
它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由整塊天然岩石雕鑿。
至今仍然沒有人知道建造這座由「獅身」與「人面」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他代表著法老的智慧與勇猛。
一些人相信「獅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護神,另一些則認為它是古埃及偉大文明的象徵。
(老老婆跟團員大姊合照)
數學
古埃及人是最先懂得用手掌和前臂來量度距離的人群之一。
古埃及的書吏所使用的數學風格和方法,主要從稀有的古代紙草的發現而推斷出來:
特別是,蘭德紙草書,大約作於第二中間期(雖然它是已經失傳的中王國時期的紙草的一份複本),
以及莫斯科紙草書,二者都似乎是數學教科書。最初,他們利用手指來計算數目,其後又創造一種數字。
天文學和曆法
古埃及擁有相當水準的天文學知識,他們通過觀測太陽和大犬座α星
(即天狼星,古埃及稱「索卜烏德」,意思是水上之星)的運行制定曆法,即科普特歷。
古埃及人將一年定為365天,每年12個月,一個月30天,剩餘5天作為節日。
古埃及使用太陽曆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這種日曆和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差不多。
不過因為地理的緣故地處熱帶,當時古埃及人則把一年只分為3個季節,
每季4個月,他們還發明水鐘及日晷(即以太陽的倒影來計時)這兩種計時器,把一天分為24小時。
考古學發現古埃及人了解許多星座,如天鵝座、牧夫座、仙后座、獵戶座、
天蠍座、白羊座以及昴星團等。
另外,古埃及人還把黃道恆星和星座分為36組,在曆法中加入旬星,一旬為10天,
這與中國農曆的旬的概念類似。旬星概念至少是在埃及第三王朝時就已經出現。
由於古埃及文化有顯著的星神崇拜,天文學觀測和記錄由祭司負責。
每年夏天,當天狼星黎明前升起之時,尼羅河就開始泛濫,
因此古埃及人認為天狼星是掌管聖河尼羅河的神祇,因此他們建造神殿,祭祀天狼星。
另外也有人認為金字塔是用來觀測天狼星而建造的。
通過對天狼星準確的觀測,埃及人確定一年(天狼年,即一種恆星年)的長度為365.25天,
與現在的計算長度相當接近。古埃及人賦予太陽濃重的宗教色彩,
代表太陽的神祇就有數種,其中最重要的有拉和阿頓等,
很多法老都以自己是拉或者阿頓的代表來統治埃及。
木乃伊
它是指長久保存的古埃及人屍體,這些屍體能保存數千年是因為它們經過特別的處理。
首先,古埃及人清除屍體的內臟,然後用特製的藥物浸製這些內臟,
再把鹽和香料塗在屍首上,以吸乾屍體上的水份;
最後用長布條把屍體包裹起來,屍體便不會腐爛。
製造木乃伊的人是古埃及的祭司,祭司除了把屍體製成木乃伊外,
還需祭祀神明及為法老在墓穴、紀念碑和廟宇的牆上刻上「神碑體」。
古埃及人喜歡把木乃伊放入人形的棺木內,而這個藏有木乃伊的棺木曾被埋葬在墓穴中。
考古學家在現今的埃及各地發掘出很多木乃伊。
這些發現有助我們認識古埃及人的面貌及文明,亦能幫助我們研究古埃及人保存屍體的方法。
新王國時期木乃伊製法:
去世至下葬為期70天,成為以後之規範。
將屍體送至製木乃伊之屋(per-nefer)。
敲碎篩骨,用金屬勾將腦部由鼻孔取出。
將腹部肝、肺、胃、腸四器官取出。
用椰酒及香料清理體腔,用臨時材料填滿。
將手指腳趾用繩繫緊,再用泡鹼將屍體乾貯。
將屍體送至純淨之屋,用尼羅河水洗淨。
用樹脂浸泡過的亞麻布將腦部填滿。
將腹部臨時充填物取出,
用裝滿木屑的亞麻布或泡過樹脂的沒藥填滿,再縫合。
擦上杉樹油、蠟、泡鹼及樹膠的混合物。
灑上香料、塞住鼻孔。
眼皮下方放上洋蔥或亞麻布的墊子。
用熔化的樹脂將屍體塗滿,收斂毛細孔保護皮層。
用亞麻布將屍體四肢先包起,再包身體,再套上完整壽衣。
繼續包裹,每包一個部位都要唸一段咒語,不能間斷,直到第52天結束。
第68天至70天則入棺。
參見:古埃及歷史年表
以下所有日期均為約數。
公元前33世紀:銅器(參見青銅時代)
公元前33世紀:出現象形文字(參見埃及第一王朝)
公元前33世紀:那爾邁調色板,世界最早的歷史文件(參見那爾邁)
公元前32世紀:最早使用十進制
公元前3050年代:在阿拜多斯開始造船
公元前31世紀:莎草紙,世界已知最早的紙
公元前31世紀:出現醫院
公元前28世紀:掌握測量
公元前2750年代:世界已知第一次手術
公元前27世紀:獅身人面像,至今仍是世界最大的整石雕像
公元前27世紀:航運出現(駁船運輸,斯尼夫魯和薩胡拉法老時期)
公元前27世紀:世界已知最早的花崗岩切割
公元前26世紀:蜜蜂飼養
公元前2580年代:吉薩金字塔,僅存的世界七大奇蹟
公元前25世紀:曆法出現
公元前23世紀:啤酒釀造出現
公元前19世紀:世界已知最早的字母
公元前19世紀:錐體通用體積公式出現
公元前1650年:幾何學、餘切、代數方程、數列、幾何級數等的記錄
公元前1550年:世界已知最早的腫瘤記錄
公元前1500年:世界已知最早的玻璃製作
公元前1360年,法老阿肯那頓推行阿頓崇拜的宗教改革。
阿肯那頓死後不久,改革徹底被廢除
公元前1300年:二階代數方程出現
公元前1275年: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
公元前1258年:世界已知最早的和平條約(參見拉美西斯二世)
公元前1000年:開始製造焦油
卡納克(Karnak)
神廟是底比斯最為古老的廟宇,
在尼羅河東岸的盧克索鎮北4千米處,
該神廟經很長時間陸續建造起來,由磚牆隔成三部分。
其中中間的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積最大的一部分,
占地約有30公頃,也是獻給太陽神阿蒙的;
左側的是獻給Montu神的,占地2.5公頃;
另一個是獻給阿蒙神的妻子——形為禿鷲的姆特女神,現在尚未發掘。
卡納克神廟
在卡納克神廟的周圍有孔斯神廟和其他小神廟,
每個宗教季節儀式從卡納克神廟開始,到盧克索神廟結束。
二者之間有一條一公里長的石板大道,兩側密排著聖羊像,
路面夾雜著一些包著金箔或銀箔的石板,閃閃發光。
卡納克神殿因為其浩大的規模而揚名世界,
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撐的寺廟。
形象地說,卡納克神殿的體量可以裝下一個巴黎聖母院,
占地超過半個曼哈頓城區。卡納克神殿的大柱廳,
約5000多平方米,廳內矗立有134根石柱,分16行排列,
中央兩排特別粗大,每根高達21米,直徑5.4米,
可容納100個人在上面站立。柱頭為開放的紙莎草花。
整座大廳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創造出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
殿內石柱有如原始森林,僅以中部與兩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側窗採光,
被橫梁和柱頭分去一半後,光線漸次陰暗,
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的氣氛。
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
而這些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
這也就是卡納克阿蒙神廟藝術構思的基點。
重現世間
1799年的8月,
一支法國研究工作小組進駐底比斯,
開始對底比斯進行考古挖掘活動。
可以說,是拿破崙軍隊和學者喚醒了沉寂許久的古代名城底比斯。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64張照片.
本次-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共已上傳2941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大約有70篇文章.38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一年時間以上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