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 58-[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置頂照片:神殿中的石柱群.

旅遊時間:10天7夜-(2-23到3月3)-第七天

時間:民國113年2月28日星期四-上午

可樂旅遊-

台灣領隊-王建榳(小菲)

埃及導遊-趙雲

天氣:晴

溫度:15-28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第28次(正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22個國家(日本+11.柬埔寨+1.中國大陸+4.

加拿大+2.荷蘭+1.比利時+1.法國+3.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

土耳其+1.奧地利+2.捷克+1.新加坡+1.馬來西亞+1.斯洛維尼亞+1.克羅埃西亞+1.

義大利+1.西班牙+1.美國+1.埃及+1)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相機-CANON-EOS R + 小米12手機

鏡頭-CANON-RF15-35 F2.8L+RF 35 F1.8+70-300L(胖白)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GODOX LED 36

 

卡納克神殿. (1).JPG

 

離開帝王谷之後...

中午的11:20我們來到了本次埃及之旅的最後一個景點-卡納克神殿.[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卡納克神殿. (2).JPG

 

還好這裡的溫度沒有帝王谷時高.

這個景點之後我們要拉車305公里到胡加達.(紅海渡假村)[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卡納克神殿. (3).JPG

 

(卡納克神殿主要供奉太陽神)

拉(Ra,也拼作Rah、Rē)是古埃及太陽神。

從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年至公元前2345年)開始,

成為古埃及神話中最重要的神,被看作是白天的太陽。

一千多年以來,拉一直是埃及的最高神,

直到阿肯那頓(Akhenaten,即阿蒙霍特普四世)

的一神教宗教改革,阿頓(即朝日之太陽神,他的形象是一枚日輪)

以外的崇拜都受到禁止。

後來,對他的崇拜與荷里雪夫(Heryshaf)結合在一起。

 

卡納克神殿. (4).JPG

 

拉的主要崇拜中心在赫利奧波利斯(在埃及稱為盧努「Iunu」-

「柱石之地」),在那裡他被當作地方太陽神「阿圖姆」。

透過他或與他結合成「阿圖姆-拉」(Atum-Ra),

成為九元神之首和鼻祖,其它八位是舒(Shu)

和泰芙努特(Tefnut)、蓋勃(Geb)和努特(Nut)、

奧西里斯(Osiris)、塞特(Set)、伊西斯(Isis)

和涅弗提斯(Nephthys)。

 

卡納克神殿. (5).JPG

 

在後來的埃及王朝時期,拉與荷魯斯神合併,

成為「拉·哈拉胡提」(Ra-Horakhty,

意指「拉是二個地平線上的荷魯斯」)。

據信他統治著天空、大地和冥界,與鷹或隼有關。

新王國時期阿蒙神地位明顯提升,

拉又與阿蒙神融合為「阿蒙·拉」(Amun-Ra)。

 

 

卡納克神殿. (6).JPG

 

在阿瑪爾納時代,阿肯那頓抑制對拉的崇拜,

大力推崇另一位太陽神「阿頓」(Aten)-神化的日輪,

但在阿肯那頓死後,對拉的崇拜又得以恢復。

尼維斯(Mnevis)公牛是拉神的一個化身,

在赫利奧波利斯有它的崇拜中心,

並在城北有一個祭祀用公牛的墓地。

 

卡納克神殿. (7).JPG

 


據說所有的生命都是由拉神創造的,

他透過念出它們每個的真名而喚出了它們。

此外,人類產生於拉神的眼淚和汗水。

因此,埃及人自稱為「拉神之牛」。

在天牛的神話中,曾講述了人類想暗算拉神,

而他派出了作為他眼睛的塞赫麥特女神去懲罰人類。

當她變得過於嗜血時,他利用摻了石榴汁的啤酒灌醉了她。

 

 

卡納克神殿. (8).JPG

 

拉神與太陽

拉神的眼睛,也被稱作荷魯斯之眼.

對埃及人來說,太陽代表光明、溫暖和生長,

這就使太陽神顯得非常重要。太陽被認為是拉神所創造一切的統治者。

日盤被看作是拉神的身體或眼睛。拉神是舒和泰芙努特的父親。

舒是風之神、泰芙努特是降雨女神,而塞赫麥特是"拉神之眼",

從拉神眼中之火里產生的,她是一頭兇猛的母獅。

 

卡納克神殿. (9).JPG

 

我跟老婆的二張門票.而且現在都可以直接拍照了.

不用再另外購票或是限制單眼相機拍照.[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卡納克神殿. (10).JPG

 

一如先前.要進入景點都要先經過販賣區....[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卡納克神殿. (11).JPG

 

地府中的拉

據傳說,拉神在白天和夜晚分別乘坐「曼傑特」(Mandjet-萬年之船)

和「麥塞克泰特」(Mesektet)的二艘太陽船航行。

這些船載著他穿行在天空和「杜阿特」(Duat)——埃及文學中的地府。

坐在「麥塞克泰特」船上的拉神呈現公羊神的形象。

當他出行時總伴有其他各種神,包括西亞(洞察)和胡(發布命令)

以及赫卡(魔力)。有時一些九元神也在他的旅途中幫助他,

如塞特助他降伏了巨蛇阿波普;邁罕幫他對抗陰間的怪物。

 

 

卡納克神殿. (12).JPG

 

混沌神阿波菲斯(Apophis)是一條巨蛇,

總是想通過干擾或用凝視催眠的方式來阻制太陽船每晚的出行。

在晚間,埃及人相信拉神是以阿圖姆或公羊神的形象出現。

「麥塞克泰特船」帶著他穿過冥界返回到東方以再次重生。

拉神的這些神話將太陽的升起象徵為天空女神努特重生太陽;

因此,拉神具有重生和更新的概念,也突現了他作為造物主的角色。

 

 

卡納克神殿. (13).JPG

 

古埃及人具有複雜的多神信仰,一些古埃及人將拉神視作造物主來崇拜,

特別是在赫利奧波利斯城。他們相信,人類是出自拉神哭泣的眼淚。

這些信徒認為,拉神自己創造了自己,而「普塔赫」

(Ptah,也叫普塔)的信徒認為,拉神是由普塔赫創造的。

 

卡納克神殿. (14).JPG

 

據信,這也是為什麼赫利奧波利斯城的古王國金字塔崇拜者很少提及拉神的原因。

亡靈書中某一段講,拉神刺破了自己的身體,他的血變成了語言神「胡」和智慧神「西亞」,

拉神也被認為創造了季節、月份、植物和動物。

 

拉神有多種多樣的代表形象。

最常見的形象是鷹首人身,頭頂上有一日盤及一條盤曲在日盤上的蛇。

其他常見的形象有:甲蟲頭的男人(作為赫普爾的形象),或羊頭人身。

拉神也被描繪成一隻魁梧的公羊或甲蟲、鳳凰、蒼鷺、蛇、牛、貓、獅子等等。

他在冥府最常見的特徵是羊首人身。在此形象下,

拉神被描述為「西方的公羊」或「掌管後宮的公羊」。

在一些文獻中,拉神被描述成一位長著金肉銀骨、青金石頭髮的年邁國王。

 

 

卡納克神殿. (15).JPG

 

今天剛好是埃及很多學生的戶外教學日.

我們在此遇到成千上萬的埃及中小學生.[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卡納克神殿. (16).JPG

 

卡納克神殿也是埃及保存最完整的神殿之一.

距今約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西元前2000年)

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來探索這間壯麗的神殿唄!

 

卡納克神殿. (17).JPG

 

類型 神殿
屬於 底比斯
位置 埃及樂蜀省卡奈克
座標 25°43′7″N 32°39′31″E
時期 中王國時期到托勒密王國
建成時間 西元前2000年
建造者 辛努塞爾特一世

 

卡納克神殿. (18).JPG

 

卡納克(Karnak)

神廟是底比斯最為古老的廟宇,

在尼羅河東岸的盧克索鎮北4千米處,

該神廟經很長時間陸續建造起來,由磚牆隔成三部分。

 

卡納克神殿. (19).JPG

 

其中中間的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積最大的一部分,

占地約有30公頃,也是獻給太陽神阿蒙的;

左側的是獻給Montu神的,占地2.5公頃;

另一個是獻給阿蒙神的妻子——形為禿鷲的姆特女神,

現在尚未發掘。

 

卡納克神殿. (20).JPG

 

在卡納克神廟的周圍有孔斯神廟和其他小神廟,

每個宗教季節儀式從卡納克神廟開始,

到盧克索神廟結束。二者之間有一條一公里長的石板大道,

兩側密排著聖羊像,路面夾雜著一些包著金箔或銀箔的石板,

閃閃發光。

 

卡納克神殿. (21).JPG

 

卡納克神殿因為其浩大的規模而揚名世界,

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撐的寺廟。

形象地說,卡納克神殿的體量可以裝下一個巴黎聖母院,

占地超過半個曼哈頓城區。

 

卡納克神殿. (22).JPG

 

卡納克神殿的大柱廳,約5000多平方米,

廳內矗立有134根石柱,分16行排列,

中央兩排特別粗大,每根高達21米,

直徑5.4米,可容納100個人在上面站立。

 

卡納克神殿. (23).JPG

 

柱頭為開放的紙莎草花。

整座大廳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創造出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

殿內石柱有如原始森林,僅以中部與兩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側窗採光,

被橫梁和柱頭分去一半後,光線漸次陰暗,

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的氣氛。

 

卡納克神殿. (24).JPG

 

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

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

而這些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

這也就是卡納克阿蒙神廟藝術構思的基點。

 

卡納克神殿. (25).JPG

 

重現世間

1799年的8月,

一支法國研究工作小組進駐底比斯,

開始對底比斯進行考古挖掘活動。

可以說,是拿破崙軍隊和學者喚醒了沉寂許久的古代名城底比斯。

 

 

卡納克神殿. (26).JPG

 

辛努塞爾特一世 Senusret I

(希臘人稱他為塞索斯特利斯一世 Sesostris I;

另一埃及名為森沃斯勒 Senwosret,意為「沃斯雷特女神的子民」)

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約公元前1970年—約公元前1934年在位)。

 

卡納克神殿. (27).JPG

 

阿蒙涅姆赫特一世之子。他在當王儲時曾領兵攻掠利比亞。

後轉向南進,占領努比亞地區直至今日之瓦迪哈爾法。

又遠征利比亞沙漠綠洲及阿拉伯沙漠的金礦區。

辛努塞爾特一世遵照其父的遺訓,推行中央集權。

同時在全國各地開採礦產,新建工程。

晚年與兒子共同處政,不久去世。

 

 

卡納克神殿. (28).JPG

 

古埃及文學,意為古埃及法老時代至羅馬統治晚期間,

以古埃及語著成的文學。它是埃及文學中最古老的文獻記載。

同蘇美文學,古埃及文學被認為是世上最早的文學。

 

卡納克神殿. (29).JPG

 

古埃及文字 — 即聖書體與僧侶體 — 

最早起源於公元前4千年期末的前王朝時期晚期。

至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6世紀至公元前22世紀)時,

出現了祭文、書信、宗教聖歌與詩、

追敘當代傑出行政官員的紀念自傳文本等文學作品。

 

 

卡納克神殿. (30).JPG

 

僧侶體(hieratic)

是古埃及時期書吏用來快速記錄的手寫體,

與同一時期發展的聖書體有密切的關係。

「僧侶體」由公元2世紀亞歷山大的革利免命名,

詞源來於希臘文γράμματα ἱερατικά(grammata hieratika),

意思是「僧侶的文字」,這是由於僧侶體是數千年來都只用作宗教文字。

 

 

卡納克神殿. (31).JPG

 

發展

僧侶體在埃及早期王朝(Protodynastic Period)開始使用,

但不是由聖書體演變而成,因為沒有聖書體字形的證據。

聖書體用於石碑銘刻最早在埃及第一王朝,

那時候書吏已經使用僧侶體,可見兩種文字在同一時期發展而成。

(但這種說法目前還有相當的爭議)

 

卡納克神殿. (32).JPG

 

僧侶體一直在古埃及時期和羅馬統治時期使用。

公元前660年世俗體(Demotic)取代僧侶體,

用來紀錄非宗教事務。

直至公元3世紀,僧侶仍然使用僧侶體。

 

卡納克神殿. (33).JPG

 

特徵

僧侶體跟一般手寫體不同,閱讀方向從右到左。

起初僧侶體可以直書和橫書,

但在埃及第十二王朝後橫書成為標準書寫方法,

除了可避免書寫時弄糟紙上其他文字和增加書寫速度,

也使閱讀書卷更方便。

 

 

卡納克神殿. (34).JPG

 

僧侶體有潦草和合字的特徵,文字較聖書體規範化。

僧侶體有時使用附加符號以識別相似字形,

一些複雜的符號可以在一劃中完成。

從埃及第二十王朝中期至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早期,

底比斯地區使用由上埃及行政文件衍生的「僧侶異體」

(Abnormal Hieratic),

後來被下埃及書吏使用的世俗體所取代。

 

卡納克神殿. (35).JPG

 

影響

僧侶體對數個其他文字有影響,

最明顯的是其演化而成的世俗體,

還有麥羅埃文、科普特字母(Coptic alphabet)

和古努比亞字母(Old Nubian alphabet)。

早期希伯來字母使用僧侶體數字。

 

卡納克神殿. (36).JPG

 

世俗體

(英語:Demotic,源自希臘語:δημοτικός dēmotikós、民書體)

指僧侶體演變而成的古埃及文字,由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命名,

用來與僧侶體和聖書體區別。

 

卡納克神殿. (37).JPG

 

早期發展

早期世俗體在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後期的下埃及開始發展,

位於薩卡拉的石柱上的文字可追溯至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400年。

在普薩美提克一世重新統一埃及後,世俗體取代「僧侶異體」

(Abnormal Hieratic),這時期的世俗體只用作行政、

法律和商業文字,其他文字採用聖書體和僧侶體。

 

卡納克神殿. (38).JPG

 

中期發展

中期世俗體在托勒密王朝約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0年時使用。

從公元前4世紀開始,世俗體的地位提高,

在文學和宗教文字中的使用率增加。

公元前3世紀末期,希臘語成為國家的行政語言,

除非附有已經在當局登記的希臘文註明,

否則世俗體寫成的契約失去法律效力。

 

卡納克神殿. (39).JPG

 

後期發展

在羅馬人統治埃及後,公眾使用世俗體的情況逐漸減少。

後期世俗體從約公元前30年開始在文學上出現,

數量在公元2世紀急速減少,其後世俗體只用在陶器碎片、

木乃伊標籤和塗鴉上,最後已知的世俗體文字刻在菲萊神殿牆壁上,

可追溯至公元452年12月11日。

 

 

卡納克神殿. (40).JPG

 


解讀

1799年發現的羅塞塔石碑刻有古典希臘文、

世俗體和聖書體文字,世俗體文字由 Silvestre de Sacy 

帶頭努力下終被解讀,較破解聖書體來得早。

下表顯示了從聖書體至世俗體,

進而到埃及科普特語字母的一連串演變過程的相似之處。

 

 

卡納克神殿. (41).JPG

 

其間差異和演變:

聖書體   世俗體   科普特字母
SA
[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Ϣ š
f
[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Ϥ f
[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Ϧ x
[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Ϩ h
[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Ϫ 
k
[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Ϭ q
[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t
[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Ϯ ti
 

 

卡納克神殿. (42).JPG

 

埃及神殿屬於古埃及建築一種,建成主要目的,

通常在於神靈崇拜及紀念古埃及法老,

並有宣揚國威及皇室的重要性。這些神殿建成後,

通常會指定給某神祇和法老王。

於這些神殿內,埃及人進行各種祈禱儀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神殿為阿布辛拜勒神殿和卡納克神殿。

 

卡納克神殿. (43).JPG

 

歷史

神殿的發展,可追溯自停止金字塔建設後的西元前4500年,

神殿組成通常為一座以外牆封閉的主廟宇及周邊各種各樣的次要建築。

以擁有三座廟宇建物的卡奈克神殿為例,最大的廟宇面積達到30公頃。

埃及神廟群自陸續興建後一直為經濟和宗教中心,

廟宇內祭司也成為權力十分強大的階級,

有時候連統治埃及國家的國王,都會遭受這些人的挑戰。

 

卡納克神殿. (44).JPG

 

惟隨著羅馬帝國勢力漸增及基督教勢力入侵,

埃及神殿的重要性越來越薄弱。

西元550年,最後一座神殿被關閉,許多神殿也付之荒廢。

直到19世紀,少部份神殿遺跡才被考古學家陸續挖掘還原。

 

 

卡納克神殿. (45).JPG

 

卡納克神殿是位於埃及盧克索卡納克阿蒙-拉神廟群的一座神殿。

它位於阿蒙神廟的北部,緊鄰神殿的圍牆。

這座神殿由第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在某個早期中王國神殿的遺址上建造。

托勒密王國時期對它進行了擴建。

 

 

卡納克神殿. (46).JPG

 

歷史

這座神殿是埃及盧克索卡納克神殿阿蒙-拉神廟群的其中一座神殿,

供奉著造物神卜塔、他的妻子戰爭女神塞赫邁特和他的兒子香味和美麗之神奈夫頓。

該神殿始建於公元前18世紀的中王國時期,

公元前15世紀,圖特摩斯三世對其進行了擴建。

公元前8世紀第二十五王朝法老沙巴卡執政時期、

托勒密王朝時期以及公元1世紀的羅馬皇帝提比略都對神殿進行了修復。

 

 

卡納克神殿. (47).JPG

 

神門

神殿包括了六座緊密相連的神門。

第一座位於西邊,是在托勒密王朝時期建造的。

第二座神門是第一座神門的複製品,但樣式更加封閉。

第三座神門包含兩個與第四座神門相連壁柱。

第五座神門擁有四根混合柱式的柱子。

第六道神門穿過塔門,直接通向中央聖所。

這座聖所里矗立著卜塔的雕像,

並被用來供奉卜塔和塞赫邁特。

 

卡納克神殿. (48).JPG

 

銘文與藝術

第一座神門上有托勒密六世的王名圈。

神門的內立面是托勒密十一世和托勒密十三世的銘文。

第一座神門旁邊的門柱描繪了奈夫頓的形象 ,

他的手上拿著一朵藍色的蓮花。

 

卡納克神殿. (49).JPG

 

第二座和第四座神門上有古埃及第二十五王朝法老沙巴卡的王名圈。

第三座神門的王名圈裡出現了托勒密十三世的名字。

通往托勒密三世門廊柱的第五座神門上有圖特摩斯三世的頭銜,

大門上則有托勒密三世的名字。

 

卡納克神殿. (50).JPG

 

第六座神門是聖所的入口。

這裡的塔門延伸到聖所的主門之外。

神門裡有一個國王戴著白冠的場景。

而北側的國王則戴著紅色王冠。

在中央聖所可以看到更多浮雕。

聖所右側描繪了阿蒙的權杖,

上面有四條垂直線和豐富的銘文。

 

 

卡納克神殿. (51).JPG

 

作為神廟中最神聖的地方,

聖所中供奉有卜塔和塞赫邁特的雕像。

這尊塞赫邁特雕像可能是獻給女神哈索爾的。

在卜塔雕像後面,是月神孔蘇的雕像。

他的手裡拿著很多權杖,其中包括傑德之柱、

沃斯權杖、生命之符、赫卡權杖和連枷與彎杖。

 

 

卡納克神殿. (52).JPG

 

聖所中有大量描繪法老為瑪亞特女神和阿蒙-拉神獻上貢品的壁畫。

神廟的後外牆也值得注意。這裡左右的風格不一,

左邊是一尊卜塔的淺浮雕(頭部缺失)和一尊哈索爾的雕像,

後面則跟著兩個被後世神化的書記官,

其中一個來自古王國,另一個則來自新王國。 

 

 

卡納克神殿. (53).JPG

 

翻新和研究

神殿的大部分翻修工程是在托勒密三世和托勒密四世統治時期完成的,

他們重新修建了神殿的庭院。

托勒密六世則修建了連接阿蒙神殿和卡納克北部地區的道路。

後來的建築是在托勒密十三世統治時期完成的,

他在兩座第二十五王朝時期完成的神門之間又增加了一扇門,

而這扇門由法老沙巴卡裝飾,

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他的名字會同時出現在第二扇和第四扇門上。

 

卡納克神殿. (54).JPG

 

在對神殿的發掘過程中發現了狒狒雕像和奧西里斯、

姆特和巴斯蒂特的雕像,以及寫有卜塔名字的石碑。

自2008年10月以來,考古學家們開展了一項有關卜塔神廟的跨學科研究項目。

並對神廟中出現的聖書體、僧侶體和世俗體文字進行了綜合性的解讀,

以方便全球的學者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討論。 

 

 

卡納克神殿. (55).JPG

 

趙雲說這些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在修復古蹟.

 

卡納克神殿. (56).JPG

 

一行人進入前方這壯觀的場面中...[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卡納克神殿. (57).JPG

 

很難相信這些巨大的石柱.來自於西元前2000年.

距今剛好大約4000多年前.[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卡納克神殿. (58).JPG

 

這些石柱非常巨大.高約21公尺.直徑超過5公尺.

聽說石柱頂端可站立100個人耶![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卡納克神殿. (59).JPG

 

真的很讓人難以相信.這是4000年的石柱.

以現在的科技都很難短期內達成了.

當時的人是如何達成的??[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卡納克神殿. (60).JPG

 

難怪會有一些人說這都是外星人幹的.[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卡納克神殿. (61).JPG

 

而且不是只有一二根.而是上百根.(134根)..壯觀.[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卡納克神殿. (62).JPG

 

這個角度因為光線的原因.讓這些石柱有了一點活力..[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卡納克神殿. (63).JPG

 

而且每根石柱上都有不同的雕塑.很是震撼![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卡納克神殿. (64).JPG

 

站在這裡.我們顯得何其渺小.....古埃及人.好樣的.[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上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64張照片.

本次-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共已上傳2877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2024-埃及神殿-金字塔.大約有70篇文章.38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一年時間以上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斯斯 的頭像
    斯斯

    斯言彤語-旅行攝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