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城,位於日本大阪市中央區(古屬攝津國東成郡)的大阪城公園內,
為大阪名勝之一,和名古屋城、熊本城並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大名城,
別名「金城」或「錦城」。
往左轉或往右轉???
往左可見大阪城.往右轉可見姬路城.
我是比較想看姬路城的說.無奈今日只能見到大阪城.
姬路城咱們下一次再會了
我最愛的本田車.還是休旅車....
【大阪城】
綠瓦白牆宏偉壯觀,為幕府戰國時代的名將豐臣秀吉所建,
歷經無數次戰火,最後直到昭和年間才又重建,為大阪的象徵、著名的觀光點。
下午一點時分左右我們來到了大阪城.
一開始當然是看不到位於中心點的城堡.
只見護城河的最愛圍的櫻花樹下....一片人山人海...
一開始司機找不到車位.繞了一下城堡一圈..只見樹下到處都是人.
那不知有幾千幾萬人在櫻花樹蔭下.開懷高歌.飲酒作樂...
真是羨煞我們這群土包子.而且這幾千株染井吉野櫻今日九成以上開滿中..
停好車之後...要到大阪城下需要再走個一二十分.
由上圖可見真是人山人海...因為今天是星期日.櫻花又開滿中.
(相信我.在櫻花樹下的人比這多更多更多還要多)
染井吉野櫻花是在江戶時代由大島櫻花和江戶彼岸櫻花,
以異花受粉的方法培育出來。
江戶時代末期,染井村的植木商人以「吉野櫻花」為名出售。
在三至四月間,葉仍未長出時,它便會盛開淺粉紅色的花。
現在,大部份在日本街道上見到的櫻花樹也是這一種染井吉野櫻花。
馬沙:跟著偶慢慢走.慢慢看.千萬不要跟丟了.....
斯斯喜歡拍的樹枝剪影.
日本貴族在平安時代(八世紀起約四百年)就開始賞櫻,
後來慢慢在普及於民間。每一年到了春天,代表日本人精神象徵,
瞬息萬千的櫻花就會由日本南端開始綻放,春風輕拂下,
粉紅色的櫻花有如粉雪般掉落,而關西便是這風雪櫻花的最大站,
冬去春來、百花綻放,日本每到賞花季節的同時,
會帶份能襯托花團錦簇的花見便當在櫻花樹下享用,
沉浸在櫻花浪漫、幽雅的情境裡。
春天真的來了...美麗的花朵一朵朵
穿和服的日本姑娘.外國人喜歡找她們拍一張有紀念性的照片.
不同角度再拍一張....
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大阪賞櫻名所.
裡面種植有大約4300株櫻花.
其中染井吉野櫻約1900株..山櫻約900株..
大島櫻約800株..因而被列為賞櫻名所
彤彤跟阿姑仔..
彤彤.阿姑仔合影於櫻花樹下.後面的人潮一直的擠入...
彤彤:後面大們進去就是大阪城的城中區了.真是人擠人...
第二條護城河是乾的.不過櫻花滿滿一排.真是美呆了..
馬沙在講解後面這一塊整個大阪城最大巨石的由來與典故.
他有講.還講的很詳細.我有聽.也聽的很入迷.
可是一個月後的今天....(五月五號剛好一個月)
偶忘了..真的熊熊給它忘了拉...而且以後也不會想起來說...
這裡是埋藏於大阪城公園的「時空膠囊」.
日本在1970年舉辦大阪萬國博覽會時.
在裡面放置了當時最新式的電視機、飯鍋、植物種子、
冷凍乾燥的微菌等2000多種物品.
根據網路的資料.大阪「時空膠囊」共分上、下兩層.
上層每一百年打開一次.並且將收藏的物品替換為當時最新款的物品.
下層則準備在五千年後.也就是西元6970年開放.
2000年時.曾經開啟過一次 確認裡面的東西是否還保存完好.
發現30年前存放的松樹種子外觀保持得很好.顏色也沒有改變.
大阪府立大學的森源治郎教授拿種子進行發芽實驗.
結果證實蓮花種子發芽率100%.玉米種子發芽率也有90%.
時空膠囊的用意主要是讓後代子孫更加瞭解我們這一代的文明是啥樣子的.
頗有飲水思源的意味.
不知有沒有將日本人引發二次世界大戰的禍因也寫進去
來到大阪城.當然也要為倆位我親愛的家人拍拍照了
再來一張....
阿姑仔別忘了這樣就三張了.
記得一張是五塊錢ㄡ....
雖然有一點模糊.不過沒關係.因為是老婆幫我拍的.那才是重要的
再來一張櫻花樹.
斯斯講古:
1583年羽柴秀吉(後來的豐臣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原根據地上建造大阪城,
以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完成了本丸(主郭)。直到秀吉死去之前,
仍持續不斷地建設二之丸及三之丸等附郭,以及多重水堀(護城河)和運河等防禦設施。
大阪城天守外觀五層,瓦上覆以金箔,極其奢華。
豐臣秀吉後來次第建造了京都的聚樂第和伏見城,作為居住和處理政務的中心,
較少住在大阪城。待1599年(慶長四年)秀吉死後,
繼承人豐臣秀賴又從伏見城移居到已完成的大阪城。
此外,實際負責政務的豐臣家大老德川家康,也入住西之丸便於辦公。
江戶時代
1603年(慶長八年)德川幕府成立後,豐臣秀賴依然居住在大阪城支配攝津國。
1614年(慶長十九年)德川家和豐臣家矛盾表面化,德川家康率大軍包圍大阪城,
史稱大阪冬之陣。戰役中雙方講和,德川家提出條件要求拆毀二之丸和三之丸,
填平外圍的水堀,使大阪城成為一座僅有內堀和本丸的裸城。
豐臣家雖然一時接受了這個屈辱的條件,但後來毀約重新開挖水堀,
讓德川家康得到藉口於次年發動大阪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
而大阪城也在此役中化為灰燼。
德川幕府控有大阪城後,家康一度把該城封給外孫松平忠明,
但1619年(元和五年)又收歸幕府直轄。
1620年(元和六年)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開始重建大阪城,
並在1629年(寬永六年)完成。
德川氏將豐臣家所建的大阪城石牆和水堀全部破壞,覆以數公尺厚的土,
再興建更高的石牆,把豐臣大阪城的遺跡全部埋在地底。
天守設置在不同的地點,位置更高,並採用完全不同的設計。
德川家用全新且更為雄壯的城郭,將豐臣氏留給世人的記憶徹底埋葬,
並誇耀幕府統治全日本的威信更甚於豐臣氏。
做為幕府的直轄城,歷代德川將軍都由自己擔任大阪城的城主,
並且從重要的譜代大名(德川家直系老臣)中選派大阪城代(代理城主)。
1665年(寬文五年)大阪城天守被閃電擊中燒毀,
並未重建,自此成為沒有天守的城池。
江戶末期,1868年(明治元年)1月3日明治天皇頒佈王政復古的大號令,撤除幕府,由天皇親政。
前將軍德川慶喜改以大?城為居城。但隨即發生了舊幕府軍反抗維新政府的鳥羽伏見之戰,舊幕府軍失利,德川慶喜倉皇逃回江戶城,大?城也在此役中遭到兵火幾近全毀。
近代
正在建造中的大阪城復興天守明治政府將大阪城畫為陸軍基地,
並在東側廣大的空地上興建大阪砲兵工廠。
因此之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成為美軍空襲的目標。
1928年(昭和三年),大阪市長關一提議重建大阪城,
並在半年內募得市民捐款150萬元。1930年(昭和五年)天守動工,
以鋼筋水泥復築,隔年完成。
這座復興的天守並未忠實複製豐臣或德川時代兩個天守中的任一個,
而是基本上以德川時代的白漆風格為主,但最上面一層重現豐臣時代的黑漆描金風格。
當時正是日本積極對外擴張的時代(1928年發生皇姑屯事件,1931年則有九一八事變),
大阪人對重建天守的狂熱有其獨特的心理背景(朱和之,2007)。
現存的大阪城為1931年由民間集資重建,
外觀5層,內部8層,高54.8米,7層以下為資料館,8層為瞭望台。
城牆四周建有護城河,附近有風景秀麗的庭園和亭台樓閣。
漫步河邊,奇花异卉,滿目青翠,充滿詩情畫意。
大阪城內城中央聳立著大阪城的主體建築天守閣,
巍峨宏偉,鑲銅鍍金,十分壯觀。
內部保存有豐臣秀吉的木像、使用過的武器及繪畫等。
從天守閣頂層可俯瞰大阪周圍的美景。
如今大阪城已被定為特別史蹟。
大阪城在桃山時代是豐臣秀吉的居城。
後來德川家康以兩次大阪之役(冬之陣、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
此後大阪城成為德川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據點。
各個不同角度的大阪城.多拍個幾張....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阪城四周受到美軍猛烈空襲,雖然復興天守此次僥倖無事,
但先前逃過戰禍的週邊建築卻劫數難逃。
日本敗戰後大阪城被美軍接收,
1948年時美軍不慎引發大火,又失去了紀州御殿。
1950年代開始正式的復修及學術調查。
1959年發現了豐臣時代的遺跡。大阪城現今為大阪城公園。
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
飄浮在櫻花樹上的大阪城.
大阪城要上樓需要購票近入.票價還不便宜...所以....算了...
怪模怪樣的百年古松.
再一張...
對的季節來.看到大阪城加上櫻花.真是賺到了
現代人真是人手一機(相機).
只要是可以拍照.不管是手機.小dc還是單眼相機.拍了再說.
今天人真的超多的..攤販的生意好到暴..
大阪城內的大阪市立博物館.
一位可愛的小姑娘
大阪城中一位化緣的和尚..
這一家賣燒烤的生意真是好.忙翻了...
PS: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