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花都蜜月-荷比法 52-[荷蘭-桑斯安斯]-風車村+乳酪工廠.下
置頂照片:美麗村莊中的彤彤.
旅遊時間:10天7夜-- 第八天上午.
時間:民國105年 4月2日-星期六.
可樂旅遊-領隊兼導遊-邵士立先生.
天氣:情天
溫度: 12-16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16(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去過的國家:7(日本+9.中國大陸+4.柬埔寨+1.
加拿大+1.法國+1.荷蘭+1.比利時+1...等)
接下來本篇將會帶領大家來參觀一下荷蘭人的居住品質跟環境.
相信看完之後你們也一定會跟我們夫妻一樣.
將來如果可以...要選移民國家的話.荷蘭一定是考慮的國家之一..^^
在荷蘭歷史上,黃金時代(荷蘭語:Gouden Eeuw,[ˈɣʌu̯də(n) ˈeːu̯])
指的是約在西元17世紀時的荷蘭。
當時的貿易、科學與藝術等方面獲得了全世界的讚揚,
被視為荷蘭的巔峰時期。
起由
1568年,荷蘭七省結成烏特勒支同盟反抗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統治,爆發八十年戰爭。
在低地國家完全戰敗之前,英格蘭與西班牙爆發戰爭,
逼使腓力二世所率領的西班牙軍隊停下腳步。
此時,腓力二世的軍隊已占領了布魯日和根特等重要的貿易城市。
安特衛普,可說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在1585年8月17日被西班牙攻陷。
此時,南尼德蘭(大約是現今的比利時)完全被西班牙佔領。
荷蘭共和國(今日的荷蘭)則持續對抗至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為止。
南尼德蘭的戰敗讓許多加爾文教派商人逃往北方。
許多人移居至當時只是個小港口的阿姆斯特丹。
到了17世紀,快速發展的阿姆斯特丹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這次的移居可稱為「建立新安特衛普」。
來自法蘭德斯和布拉班特的大量移民是荷蘭黃金時代重要的驅動力。
除了南尼德蘭的大量移民,還有大量逃避宗教迫害的難民湧入,
特別是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塞法迪猶太人,以及法國的雨格諾派。
其他幾個因素也促成了這時期貿易、工業、藝術和科學的繁榮。
其中一個因素就是風力和泥炭等便宜能源的供應,
可藉由運河輸送到各城市。
鋸木場的問世,可建造大規模的艦隊至世界各地貿易,
也可透到軍事手段保衛共和國的經濟利益。
財富
17世紀,荷蘭優秀的船員和製圖師有很長一段時間支配了世界貿易,
取代原來佔據此地位的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
之後與英格蘭長時間競爭,爆發數次英荷戰爭(主要在海上),最終失去其支配地位。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是史上第一間跨國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亞洲貿易長達兩百年,成為17世紀最大的商業企業。
香料的大量進口帶來了龐大利潤。
1609年,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成立,比倫敦證券交易所早了一個世紀。
約在1640左右,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日本長崎海灣內一座的人工島嶼出島建立貿易據點,
壟斷與日本的貿易。直到1854年為止,荷蘭一直是日本對西方的唯一窗口。
西方科學與產品傳至日本,導致了蘭學的興起。
荷蘭將西方所發生的科學革命及工業技術傳至日本。
日本向荷蘭購買及翻譯了許多科學書籍,獲得西方的珍品及製品(如鐘),
並接受了各種西方創新的論證(像是電象的證明,與19世紀初熱汽球的飛行)。
17和18世紀,荷蘭可說是歐洲在經濟上最富裕、科學最為進步的國家,
讓他們有著特權地位去將西方知識傳至日本。
荷蘭也支配了歐洲各國間的貿易。
低地國家剛好佔據東西及南北貿易路線上的有利位置,
藉由萊茵河可連結廣大的德國腹地。
荷蘭商人將法國與葡萄牙的葡萄酒運至波羅的海,
並將穀物運回地中海週遭的國家。
1680年代,平均每年有將近1000艘荷蘭船隻進入波羅的海。
位於阿姆斯特丹的Trippenhuis,
為現今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所在地,
是17世紀的典型建築。
船廠與製糖廠等國家工業也在這時期擴張。
隨著越來越多土地被開發,一些湖泊進行乾拓形成新土地,
當地的穀物生產及乳品業快速增加。
雖然荷蘭只有少部分的財富是透過奴隸貿易取得,
但這項貿易依然與黃金時代關係密切。
1619年,荷蘭開始進行非洲與美洲間的奴隸貿易,
1650年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奴隸貿易國家,
其地位一直到了1700年左右才被英國取代。
阿姆斯特丹成為歐洲奴隸之都,除了奴隸貿易,
也幫鄰國管理奴隸,當時奴隸船高達10,000艘。
荷蘭貿易的蓬勃發展產生了龐大的富商階級。
新的繁榮為視覺藝術、文學和科學帶來更多的關注與贊助。
國家意識
反抗西班牙的結果,也就是廣為人知,
爭取宗教自由及經濟政治獨立的八十年戰爭,
讓改革派的北方各省(參見荷蘭共和國)完全獨立,
帶起了國家鬥志。
社會結構
黃金時代末期的荷蘭省大議長安東尼·海因斯。
出身中產階級,為1702-1720年的荷蘭領袖,
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靈魂人物;
任期內見證聯省共和國最後的輝煌與衰落17世紀的荷蘭,
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主要取決於收入。
貴族失去大部分的特權,商人與金錢支配了城市。
神職人員沒有太多的世俗影響力:
自從與西班牙爆發八十年戰爭以來,羅馬天主教的勢力受到壓制。
而新興的新教運動分裂。這與鄰國其社會地位從出生就已決定是完全不同的。
這並不是說貴族沒有其社會地位。
相反的,富裕的商人藉由成為地主、
取得盾形紋章或標誌進入貴族階級。
貴族也有來自其他階級的成員。
為了能夠與其身分相符,他們將女兒嫁給富商,
或是進入政府公職或軍職,以賺取薪資。
商人也開始重視公職,視為取得更大的經濟權力與名望的手段。
大學成為進入公職的途徑。富商與貴族讓兒子在歐洲壯遊。
這些年輕人通常會有一位私人學者陪伴(最好是科學家),參觀歐洲各國的大學。
接著出現的是中產階級,有新教神職人員,律師,醫生,
小商人,企業家,和大型國家機構的職員。
小店主,專門工與工匠,農民則是較低階級。
更低的是技能勞動者、房間清潔員和其他的服務人員。
位居金字塔底端的是貧民,也就是馬克思之後所稱的無產階級。
許多貧困的小農夫前往城市尋找機會,成為乞丐或臨時工。
由於財富對社會地位的重要性,
階級之間的分界並不明顯,
社會流動也比其他地區頻繁。
喀爾文教派將謙遜視為重要的美德,
也減少了社會差異的重要性。
現代的荷蘭社會雖然更為世俗化,
但依然被許多人認為是非常注重平等的社會。
宗教
加爾文主義是低地國家的主要信仰,不過也有反對派存在。
17世紀初期,虔誠的加爾文派信徒與較為寬容的新教徒,
也就是抗辯派,曾發生激烈的爭論與鬥爭,撕裂了國家。
抗辯派否定加爾文主義預定論(或譯救贖預定論,Predestination),
主張良心的自由,但他們的對手(反抗辯派,Contra-Remonstrants)
在多特會議(Synod of Dort,1618-19)獲得勝利,
於是反抗辯派的領袖執政拿騷的毛里茨,
處死了抗辯派領袖——荷省大議長、荷蘭「國父」之一的約翰·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
最後,大量的改革派和緩了偏執的信仰。
伊拉斯謨極力主張的人文主義也獲得了一席之地,是寬容風氣形成的原因之一。
自從宗教在對抗西班牙的八十年戰爭中扮演重要地位(政治和經濟自由也是主要的動機),
要寬容天主教徒並不容易。不過金錢可以克服敵意。
因此,天主教徒可以購買特權,祕密聚會舉辦儀式,但公職是不被容許的。
儘管是最大的單一教派之一,天主教徒往往居住在鎮上的某個區域
(例如天主教畫家揚·弗美爾就住在代爾夫特的天主教地區)。
這個情況也適用於再洗禮派和猶太人。
總體來說,高度的寬容吸引了其他國家的宗教難民,
特別是來自葡萄牙的猶太商人,帶來了大量財富。
1685年,法國南特敕令的廢除,出現許多法國雨格諾派移民,
其中許多人是店主或科學家。
但對宗教的寬容依然有其限制,例如巴魯赫·斯賓諾莎。
科學
由於知識上的寬容風氣,荷蘭共和國吸引了歐洲各地的科學家及思想家。
尤其是著名的萊頓大學(由荷蘭執政威廉一世在1575所創立,以感謝萊頓在八十年戰爭中對西班牙的激烈反抗)
成為這些人的聚會場所。像是法國哲學家笛卡兒,在1628年至1649年間住在萊頓。
荷蘭律師以國際海洋法及商法的知識而聞名。
雨果·格老秀斯(1583–1645)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
他提出了「公海」和「海洋自由論」的概念。
對此,荷蘭在世界貿易的主要競爭者英格蘭提出激烈爭論。
他也在《戰爭與和平法》(De iure belli ac pacis)一書中提出關於國家間衝突的法律。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629–1695)是知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
他發明了擺鐘,是邁向精確報時的一大步。
他對於天文學的貢獻則是土星環的解釋。他也為光學領域作出貢獻。
荷蘭在光學領域上最知名的科學家是列文虎克,
他改善了顯微鏡(也有人認為他是發明者),建立微生物學的基礎。
荷蘭水利工程師揚·萊赫瓦特(Jan Leeghwater,1575–1650)
為荷蘭與海洋的搏鬥獲得重大勝利。
他利用風車將許多湖泊抽乾,為共和國增加了數量可觀的土地。
另外,寬容的風氣也促使圖書出版商蓬勃發展。
許多在國外被認為有爭議性的宗教、哲學和科學等書籍,
在荷蘭印刷出版,再秘密運至其他國家。
因此,荷蘭共和國在17世紀成為歐洲的出版社。
文化
低地國家的文化發展優於其他鄰國,但也有些沒受到應有的重視
(例如荷蘭當代最偉大的劇作家馮德爾)。
巴洛克運動在荷蘭並未形成太大的影響力,因為不符合廣大喀爾文信徒所主張的樸實。
公民是新興發展背後的主要勢力,特別是在西部省份:
最早以及最大部份是在荷蘭地區,接著是西蘭和烏特勒支部分地區。
富裕的貴族時常贊助其他國家的藝術。
相較之下,荷蘭國內則多由富商和其他顯貴贊助。
文化活動以城鎮民兵(Schutterij)和修辭院(Chamber of rhetoric)為中心。
前者是為了城鎮防衛和維持治安而成立,也是富裕人士的集會場合,
他們對此感到自豪,會付出相當的金額去繪製團體肖像畫留給子孫。
後者是城市中的社團,促進了詩歌、戲劇等文學活動,
並常以辯論方式進行討論。城市以他們的存在為榮。
繪畫
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是跟隨著當時主宰歐洲其他地區的巴洛克藝術,
像是卡拉瓦喬畫派和自然主義,但也主導了靜物畫、風景畫和風俗畫等主題的發展。
歷史畫(傳統上被認為是最有價值的類型)和肖像畫十分流行。
收藏藝術品以及自由市場上的繪畫也十分常見。
藝術史學家指出,荷蘭富裕中產階級的增加,
以及成功的商人顯貴,是部分繪畫主題流行的驅動力。
這個趨勢,加上缺少反宗教改革教會的資助,
導致大量以每日生活為背景,
或是其他非宗教主題的繪畫的出現。
例如風景或海景,反映了向大海爭取土地,
或是象徵共和國黃金時代的貿易和海軍的根源。
一個十分能代表荷蘭巴洛克繪畫的主題是大團體的肖像畫,
尤其是關於公民或民兵公會,例如林布蘭的《夜巡》。
今日,荷蘭黃金時代最知名的畫家有當時最有影響力的林布蘭、
代爾夫特的大師揚·弗美爾,創新的風景畫畫家雅各布·范·雷斯達爾,
和為肖像畫注入新生命的弗蘭斯·哈爾斯。
知名的藝術風格和潮流有哈勒姆風格主義、烏得勒支卡拉瓦喬畫派、
代爾夫特學派、萊頓的美畫家派,和荷蘭古典主義。
建築
荷蘭建築在黃金時代達到新高。
由於經濟繁榮,城市大幅擴張。
新市政廳、秤量房和倉庫陸續興建。
賺取大量財富的商人買下沿著新建運河
(運河目的是防衛及運輸)所興建的房子,
房子外觀有著與新地位相符的裝飾。
農村則出現許多新城堡以及宏偉的房屋,
但現在大部分已不存在。
17世紀,哥德元素依然盛行。
數十年後,法國古典主義建築興起:
強調垂直元素,減少使用裝飾,改用天然石材。
17世紀最後十年,該潮流更為強烈。
從1670年左右,房子正面最為明顯的特色是出入口,
石柱位於兩旁,上方可能有個陽台,不過沒有進一步的裝飾。
今日,有許多當時所建造的歸正宗教堂成為地標。
17世紀最著名的荷蘭建築師有雅各布·范·坎彭、
彼得·波斯特、Maurits Post、Pieter Vingbooms、
Lieven de Key、Hendrick de Keyser。
雕刻
荷蘭17世紀在雕刻上的成就沒有繪畫和建築兩方面的耀眼,數量也不比鄰近國家多。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新教教堂內部缺少雕像。
畢竟,羅馬天主教對雕像的崇敬是宗教改革所質疑的。
雕刻作品以政府建築、私人宅邸(通常裝飾在房子正面)和教堂外貌。
也有顧客委託製作墓碑和半身雕塑像。
Hendrick de Keyser,活躍於黃金時代的初期,是少數幾個卓越的本土雕刻家之一。
1650和1660年代,弗拉芒雕刻家Artus I Quellinus及其家族,
還有Rombout Verhulst等追隨者負責阿姆斯特丹市政廳(現在的阿姆斯特丹王宮)的古典式裝飾。
這是荷蘭黃金時代的優秀雕刻作品。
荷蘭文化 的多元化體現在了不同地區文化的差異以及外國文化所帶來的影響。
荷蘭人的勇於探索的精神,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在百年歷史中,荷蘭黃金時代被認為是荷蘭文化的巔峰時期。
荷蘭建築的第一個輝煌時期大約起始於17世紀的荷蘭黃金時代,
由於經濟蓬勃的城市大為擴大,新會堂和倉庫的修建。
商人從中大發橫財,增建新建築以及在其周圍各城市挖河渠(國防、運輸用途),
房子的裝飾門面的翻修以適合新的市容。
在鄉村,新的鄉村住房不斷出現。
湧現了一大批知名的建築師如:雅各布·范·坎彭(1595年-1657年)、
Lieven de Key (c. 1560年-1627年)和Hendrik de Keyser (1565年-1621年)。
20世紀,荷蘭建築師更是帶動了世界現代建築的發展。
很美麗的畫面吧......好喜歡這些不同顏色造型的房子.
河的兩岸都是這種美麗造型的房子....真的好是漂亮.我喜歡.
在荷蘭.除了自行車之外.環保的電動車也是隨處可以租地到.
這真的是一個讓我們夫妻倆捨不得離開的鄉下小鎮...好想住下來不走了...>"<
在這次歐洲三國之中..
荷蘭不管事水質.治安.交通.居住品質.都是最優的.
真的來到這個國家之後.你就不想離開了...
今天還不是藍天白雲的氣候..不然拍起來更漂亮.
但僅是這樣子...我們就想住下來了....^^"
感覺我們就身在明信片當中了....美如畫呀.
荷蘭不愧是有著-歐洲花園之稱.到處都是美麗的花朵.美麗的景緻...
來到這邊..真的隨便拍都很漂亮..
每一間房子都不一樣.唯一一樣的是都很有特色.
真的來到此地的遊客唯一的動作就是--拍照..拍照..不停地拍照...
當然我也為老婆大人拍了不少照片..
旁邊這些被修剪過的不知是甚麼樹木...^^"
當然來荷蘭拍最多的還是風車啦..
後面那幾棟房子就是我們之前去拍過得的木屐屋跟乳酪屋..
我們夫妻兩是沿著整得地區走了一大圈.
反正我們已經習慣了走路.寧可多走一些路也不願在原地休息的.
出國麻...就是要多走多看多拍照就對了.趁著還能走動的時候.
以後老了.看著這些照片.一定回憶滿滿的溫暖.
當然有水的地方.別忘了多拍些水中倒影..
一樣是美麗的水中倒影..
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來的起點.
大木屐還是有遊客在拍照...^^"
沒辦法.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因為還有些時間.來拍拍小商店的紀念品...
這個場景(阿姆斯特丹運河)...我們下午就會碰到了....期待.
歐洲最美麗的建築.都處都可以看到或買的到.更可以拍到.(拍照不用錢.^^")
造型.顏色多樣化.讓人愛不釋手..
風車造型的是一定要有的..
這邊是磁鐵區.
強大的強國人...台灣太弱小了...>"<
最後..我們要在這邊離開了...咱們下一篇再會了....886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61張照片.
本次-2016-花都蜜月-荷比法 -共已上傳3501張照片.
因為大圖看起來氣勢比較優.也比較大器.
所以斯斯皆採1200x800或800x1200的圖檔.
若造成您的不便.還請見諒!
(想看到全圖可將螢幕解析度調至最大.
如斯斯27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iX1080p.縮放比為100)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本次-2016-花都蜜月-荷比法.大約有45篇文章.40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三個多月時間完成.(不過我想應該會更長)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PS.2
承蒙你的大駕光臨.既然都看到最後了.
還請不吝移動你的貴手.文章左上角.幫我按個讚吧.
算是給斯斯一個鼓勵啦.再次感謝你.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