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9Mq4Lw  

 

2023-豪華郵輪-地中海 48-[義大利-羅馬]-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下

置頂照片:美麗壯觀的四河噴泉.

旅遊時間:11天8夜-(5-25到6月4)- 第8天.

時間:民國112年6月1日-星期四 中午

鳳凰旅遊-領隊-楊子群先生(小楊)

天氣:晴

溫度:18-25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第26次(正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20個國家(日本+11.柬埔寨+1.中國大陸+4.加拿大+1.

荷蘭+1.比利時+1.法國+3.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土耳其+2.

奧地利+2.捷克+1.新加坡+1.馬來西亞+1.斯洛維尼亞+1.克羅埃西亞+1.義大利+1.西班牙+1)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相機-CANON-EOS R

鏡頭-CANON-RF15-35 F2.8L+RF 35 F1.8+70-300L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GODOX LED 36

腳架-Marsace DT-1541T + DB-1 碳纖維三腳架套組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81).JPG

 

 (繼續上篇的羅馬帝國介紹)

 

共和時期

共和時期,由於戰爭的頻繁和擴大,

羅馬的軍事制度發生變化羅馬軍事家卡密魯斯(Camillus)實行改革,

從最初在軍隊中發放軍餉,並由國家供給武器和給養,

到後來的逐漸改進軍事組織、戰鬥隊形和武器裝備。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82).JPG

 

 

在布匿戰爭中,又進行多方面改進,終於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備的軍事制度。

每個軍團通常由4500人組成,包括3000名重裝步兵、1200名輕裝步兵和300名騎兵。

重裝步兵為軍團的主力,配備投槍、短劍、大盾、金屬頭盔、胸鎧和脛甲。

每個軍團分為30個中隊,每個中隊分為兩個百人隊。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83).JPG

 

 

羅馬軍團主要由三個戰列組成。

第一列是青年兵,也稱為「槍兵」,武器一律是長槍。

第二列是壯年兵,又稱「主力兵」是軍團的核心。

第三列則是「後備兵」,由老兵組成。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84).JPG

 

 

除了上述三列重裝步兵外,每個百人隊配有20名輕裝步兵,

每一軍團配有300 名騎兵,由10個30人的騎兵小隊組成。

輕裝步兵和騎兵亦分為小隊,戰鬥中輕裝步兵通常配置於軍團前面,

騎兵則掩護兩翼。征服義大利後,羅馬軍隊中還有臣服於羅馬的城邦或部落,

即所謂同盟者提供的大量輔助部隊,配合軍團作戰。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85).JPG

 

 

最高軍事指揮權掌握在執政官手中,軍團的指揮官是6名軍事保民官,

由公民大會推舉或執政官委任。下級軍官最重要的是百人隊長,從士兵中挑選任命。

不過隨著共和制度陷入危機,前二世紀末,蓋烏斯·馬略實行軍事改革,史稱馬略改革。

改革主要是將公民兵制改為募兵制,招募以前無權參軍的貧苦公民到軍中服役;

並提高薪餉,延長服役期限;同時,為了加強軍隊的機動性,

改變軍團的編制和作戰隊形,此後,城鄉大批無業遊民加入軍隊,

羅馬軍隊至此成為脫離社會生產的職業軍。

軍隊參與社會,逐漸成為軍閥爭奪權利和實現獨裁統治的工具。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86).JPG

 

 

帝國時期

前27年,奧古斯都又對羅馬軍事制度作了改革。

將精銳的職業軍隊進一步合法化,形成了正式的常備軍,

並配備以輔助部隊,駐紮於行省和邊防要地,

建立禁衛軍專門保衛元首及元首家族。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87).JPG

 

 

軍團士兵從羅馬公民中招募,輔助部隊則從行省和附庸國非羅馬公民中徵集,

禁衛軍僅來自義大利的羅馬公民。起初這三類士兵在服役期限有很大的差異,

後來由於羅馬公民權的擴展,行省居民在軍團中的比例日益增加,

軍團和輔助部的差別逐漸縮小,到二世紀時,駐行省的帝國軍隊就地徵地,

並修築了永久性營地,完全成為當地駐軍。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88).JPG

 

 

帝國時期的軍團與共和國時期相比已有較大的改變,

按財產等級劃分兵種的制度已經取消,

全部士兵已不再都是服義務兵役的公民,而是主要由職業的僱傭兵組成。

每個軍團包括10個營,每個營包括3個連,每個連再包括2個百人隊。

每個軍團的定額大約為5000人。軍團士兵分為步兵、騎兵、海軍,

軍事單位有軍團、步兵隊和騎兵隊。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89).JPG

 

 

帝國後期(西元五世紀中葉),羅馬的軍事組織又有重大變化。

以前作為羅馬軍隊編制核心的重步兵漸漸喪失其重要性,而讓位於騎兵。

戴克里先執政時,把全國軍隊分為邊防部隊和內部機動部隊兩種,

軍團數目多達72個,各兵種的士兵總數增加到60萬人左右。

帝國晚期,軍隊中明顯的變化是日耳曼人比例越來越大。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90).JPG

 

 

經濟

古羅馬文化早期在自身的傳統上受伊特魯裡亞、希臘文化的影響,吸收其精華並融合而成。

西元前3世紀以後,羅馬成為地中海地區的強國,其文化亦高度發展。

西元3世紀後羅馬經濟、政治轉入危機階段,文化逐漸衰落。

同時基督教迅速傳播,基督教文化開始形成。古羅馬文化對後世西方國家文化有相當影響。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91).JPG

 

 

語言

拉丁文字母成為許多民族創造文字的基礎,也是整個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

不過,在東部,希臘文亦為受過教育的人所使用。

一般人在埃及使用古埃及語文,在中東使用閃族語系中的阿拉姆語文。

在西方,高盧與不列巔地區的普通人使用塞爾特方言,

萊茵河與多瑙河地區的日耳曼人講古老的日耳曼語文,迦太基一帶講腓尼基語文。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92).JPG

 

 

羅馬法和法學對世界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凱撒、西塞羅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

以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等人為代表的羅馬詩歌,

是世界各國學者研討的物件。

在羅馬帝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基督教,

給整個人類特別是歐洲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93).JPG

 

 

文學和史學


古羅馬文學為拉丁文學,其原創性不大,多摹擬古希臘文學。

拉丁文學的全盛時期約為前80年至西元17年左右,

這段時期以西元前42年為準又可分為兩期,

前期以西塞羅、凱撒、卡圖盧斯為代表;

後期以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李維為代表。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94).JPG

 

 

前期的西塞羅,以書信、演講詞著稱;

凱撒征服高盧所寫的高盧戰記等一系列以第三人稱描述的戰記,

簡潔流暢,是後人研究西歐早期歷史的重要資料;維吉爾則是後期最傑出的詩人。

史學方面,則有李維的羅馬史,記錄羅馬早期的歷史;塔西圖斯留下豐富的歷史著作,

著有《編年史》、《歷史》、《日耳曼尼亞志》等不朽著作,

如描寫帝國早期的編年史,強調歷史的鑑誡功能。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95).JPG

 

 

哲學

古羅馬哲學深受希臘化時代斯多亞學派與伊比鳩魯學派思想影響。

代表思想家為西塞羅。他認為善行產生快樂,

智者就是依照理性指導而生活的人,因而不為煩憂痛苦所困擾。

哲學家盧克萊修著作的《論物性》是流傳至今唯一闡述古代原子論的著作;

五賢帝之一的奧理略,留下沉思錄名著。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96).JPG

 

 

公元3世紀以後的新柏拉圖主義成為具影響力的學派,

有取代斯多亞學派之趨勢。該學派的創立者為普洛提納斯。

他鼓吹苦行禁慾和內省思考;在宇宙本體的看法上,

結合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和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學說,

其主旨為太一或上帝發投出心靈和世界靈魂,然後到達認知的世界。

新柏拉圖主義對早期基督教神學發生了深遠影響。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97).JPG

 

 

宗教

義大利原有本土宗教,相信在自然物體內有一些精靈或神明控制人類的命運,

如森林之神、花神、灶神、門神等等。前三世紀開始受到古希臘宗教影響,

便開始信仰希臘人所信仰的神祇。共和後期和帝國時期,

來自中東和小亞細亞的信仰,如埃及的生育及繁殖女神伊西絲,

小亞細亞的大母神,以及一些其他的神秘宗教,也得到古羅馬人的信仰。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98).JPG

 

 

帝國時期,基督教開始發展,教義倡導平等博愛、相互扶持,

吸引大批社會底層的人民和奴隸信仰。

由於拒絕接納羅馬信奉的諸神明、不願將羅馬在世的皇帝視為神明,

故受羅馬政府的打壓與迫害。隨著羅馬帝國國勢走下坡,

內部與外部危機的出現,不少上流社會的貴族亦改信為基督徒。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頒布的米蘭敕令,基督教得到合法地位。

狄奧多西一世在392年頒下詔令,獨尊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99).JPG

 

 

科學

古羅馬科學是總結過往累積的經驗和吸引地中海各民族科學成就的基礎上發展而成,

在農學、天文學、地理學及醫學、工程技術有較大的成就。

與古希臘人比較起來,羅馬人在科學方面的研究有兩個明顯的特色。

第一,羅馬人注重實際,而不看重抽象的理論框架的構造。

第二,雖然羅馬人在自然科學方面,無重大創新,由於他們征服地中海沿岸廣大地區,

接觸到許多文明古國創造的優秀成果,故此在對人的科學成就進行總結有所貢獻。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00).JPG

 

 

藝術

古羅馬藝術大多承襲希臘與伊特拉斯坎,羅馬人崇拜希臘藝術,

所以大量引用希臘藝術形式,也因此而缺乏獨創性,

不過羅馬人與希臘人重理想,在藝術創作中喜歡運用抽象、概括的理念不同,

羅馬人更現實、講究實際,更喜歡具體、實在的物體,

儘管古羅馬十分重視發展希臘藝術,不過也保留自己的藝術特點,

以建築和雕刻最具代表性。雄偉壯觀的公共建築,如萬神殿、羅馬競技場、

君士坦丁堡、凱旋門,展現了帝國的氣魄。雕刻強調真實、自然,則表現羅馬人務實的性格。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01).JPG

 

 

社會

古羅馬人與古代世界的許多民族一樣為父系社會,重視家庭生活,

結婚的兒子及其家庭和奴隸常住在一起,為一種大家庭。

父親或家長有很高的權威,也是家庭祭祀的主持人。

一般人居住的房子是四邊的房間即前庭,

後來在四邊加蓋其他房間,它就變成客廳。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02).JPG

 

 

城市中有一層的房屋或多層的公寓,鄉間則有豪華的別墅。

飲食方面,羅馬人吃三餐,但除了晚餐外,都很簡單。

至於衣著,常穿寬的外袍,其款式和顏色隨著身分與財富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古羅馬人喜歡競技和賽馬。賽馬常在一種長圓形的競技場進行,

大賽場有時可以容納30萬名觀眾,而大競技場也很壯觀。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03).JPG

 

 

此類活動充斥血腥與暴力,而一般窮人在政府供應的節目中樂此不疲,

以致詩人朱維納感嘆他們只知麵包和競賽。

雖然相對於希臘女性享有更多自由,婦女在羅馬社會中地位並不高。

在家庭上,婦女為丈夫的所有物,丈夫可以任意支配、懲罰甚至殺死;

在法律上,羅馬法並不承認婦女有訂定契約、處分財產和繼承的權利。

不過,上層社會的婦女享有較多的自由,擁有支配財產和婚姻的權力。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04).JPG

 

 以下照片就不多作介紹了....^^"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05).JPG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06).JPG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07).JPG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08).JPG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09).JPG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10).JPG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11).JPG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12).JPG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13).JPG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14).JPG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15).JPG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16).JPG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17).JPG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18).JPG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19).JPG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120).JPG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40張照片.

本次-2023-豪華郵輪-地中海-共已上傳2592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2023-豪華郵輪-地中海.大約有66篇文章.36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以上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斯斯 的頭像
    斯斯

    斯言彤語-旅行攝

    斯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