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豪華郵輪-地中海 50-[義大利-羅馬]-萬神殿.中
置頂照片:雄偉的萬神殿.
旅遊時間:11天8夜-(5-25到6月4)- 第8天.
時間:民國112年6月1日-星期四 下午
鳳凰旅遊-領隊-楊子群先生(小楊)
天氣:晴
溫度:18-25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第26次(正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20個國家(日本+11.柬埔寨+1.中國大陸+4.加拿大+1.
荷蘭+1.比利時+1.法國+3.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土耳其+2.
奧地利+2.捷克+1.新加坡+1.馬來西亞+1.斯洛維尼亞+1.克羅埃西亞+1.義大利+1.西班牙+1)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相機-CANON-EOS R
鏡頭-CANON-RF15-35 F2.8L+RF 35 F1.8+70-300L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GODOX LED 36
腳架-Marsace DT-1541T + DB-1 碳纖維三腳架套組
砂漿與混凝土
古希臘建築特別是神廟建築通常採用正交關係組織建築構件,
因此單獨的部件必須沉重而且接觸面要打磨得平整,
這樣才可以產生足夠的摩擦力來克服不同部件之間的錯位;
此外希臘人還利用金屬部件來輔助連結。
以上作法對於解決承重問題很有效,
但是對於抵禦地震產生的拉力和扭矩無疑是徒勞的。
古羅馬人在完整繼承了古希臘的石作工藝後,
使用砂漿(拉丁語:mortarium)來黏合不同石塊。
最基本的石灰砂漿由石灰和砂石組成。
如果繼續添加活性火山灰,進一步提高附著力,就形成混凝土的雛形。
後者逐漸發展為由火山灰、石灰和碎石構成的天然混凝土
(拉丁語:opus caementitium),
又稱「羅馬混凝土」(英語:Roman concrete)。
這種混凝土在公元前2世紀成為脫離石塊、可以獨立使用的建築材料;
在前1世紀中葉進一步成為券拱中唯一的結構材料,
構成從牆角到拱頂的整體,幾乎完全排除了石塊。
混凝土發展出很多配方,
並且工匠可以根據所處建築部位的不同力學要求調整合適的配方。
龐貝古城遺址表明,義大利境內的很多民居也使用混凝土建造。
券拱
券拱儘管在外型上類似伊特魯裡亞使用的疊澀拱,
實際上卻標誌古羅馬人在建築力學領域的突破:
可以將拉應力轉化為壓應力,有效地分解了建材自重負荷帶來的拉應力。
從公元前4世紀在羅馬城的下水道應用了真正的發券開始,
券拱施用範圍不斷擴大,近乎囊括了全部的大型建築,
在陵墓、橋梁、城門、輸水渠等工程大量使用,
並且在公元前2世紀淘汰疊澀拱。
依靠不斷重複發券,古羅馬建築達到前所未有的宏偉規模。
同時發券工藝本身也在不斷提高,以單拱跨度為例:
建於前144年至前140年的馬爾采輸水渠有10千米架設在發券上,
單拱跨度5.55米,最大跨度15米;
而建於前62年的法勃里契橋單拱跨度已經達到24.5米。
券拱技術是古羅馬建築的最大的特色和成就,是其對歐洲建築最傑出的貢獻,
影響之深遠可謂無與倫比。
拱頂與穹頂
如果利用券拱技術來形成一個曲面,就可以得到拱頂。
羅馬建築依靠對於拱頂的組合和變化,達成技術飛躍。
同時還發明了穹頂的建造技法,相對影響較小。
無論拱頂還是穹頂,假如單純用石材砌築,
對於石作和施工的精度要求都很高,
這也進一步擴展了使用便於塑性的混凝土的必要性。
筒形拱頂
不增加券拱的跨度,而是簡單地加寬,
就可以得到半個圓柱體的弧面:這個弧面稱作「筒形頂」,
這種拱稱作「筒形拱」。筒形頂是最簡單的拱頂,
它們被用於一切無須特殊空間要求的建築,
例如輸水道的內部就是一個筒形頂。
由於祇需要加寬就可以延伸筒形拱,
這就大大降低了施工的難度,祇使用奴隸就可以完成。
即使需要增加跨度,以取得寬闊的空間,
也無須建造跨度更大的筒形拱,
而是可以將一排小跨度的筒形拱並列,
這樣每個筒形拱的建造難度都不大。
穹頂
由於使用了混凝土,大大降低了石作的精度要求,
使得建造穹頂成為可能。穹頂與拱頂的最大區別在於:
穹頂屬於球面,應力是均勻分散的;
而拱頂屬於圓柱體弧面,應力是集中的。
穹頂的整體性無疑優於筒形頂,
而且它形成的集中式的內部空間也是前所未見的。
但是穹頂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由於穹頂源自球面,
它的平面投影必然是圓形,這樣除非修建一座獨立的建築,
否則它就無法與週邊的矩形建築無縫隙連結。
牆壁及外飾面工藝
現存的古羅馬建築物,特別是公共建築,
近乎全部是用混凝土修築而成。
然而由於採用了不同的外飾面工藝,
呈現出不同面貌,常常被誤以為採用了不同的結構材料。
為了澆鑄混凝土牆體,最初是在內外各自先砌一道石牆,
再將混凝土澆鑄在當中。後來為了節省石材,改用模板,
在模板內表面先砌築大小不等的棱錐形石塊,
將底面朝外、尖端朝內,形成外部光滑、內部犬牙交錯的外框,
最後在其中澆鑄混凝土。
這種作法叫做「亂石砌體」,首創於公元前2世紀初期,
一直延續到前1世紀中葉,隨後被各種各樣其他砌體所取代。
但是亂石砌體的牢固程度是後來者難以比擬的。
玻璃窗
玻璃乃至透明玻璃都不是古羅馬人發明的,
但是他們卻是最早能夠生產平板玻璃的民族,
這就為建造真正的窗戶提供了物質基礎。
原始的窗洞演變為可以透光又可以遮擋風雨的、現代意義上的窗戶。
最晚在1世紀,宮殿、
官邸和大型公共建築已經使用了面積相當大的平板玻璃,
其厚度祇有幾個mm,在人類建築史上室內第一次變得明亮起來。
建築風格
古希臘已經形成了建造梁柱的嚴密規則,但是還沒有形成後世意義上的柱式。
具體的線腳細節要根據建築的實際情況由工匠在實地直接調整。
這種操作更為接近手工勞作,工匠遵循的是設計原則而不是操作法則,
決定成品外型的是肉眼的感受而不是規矩尺度。
羅馬人完整繼承了古希臘的柱式,在多立克、愛奧尼和柯林斯之外,
添加了當地原有的原始簡單柱式--托斯干,
並且發明了一種將愛奧尼和柯林斯融為一體的「複合柱式」。
在實際建造過程中,
無論是雄壯的多立克還是本土的托斯干都不符合羅馬人對華麗和細密的追求,
逐漸被淘汰,而複合柱式則發展得異常繁榮。
各種類型的柱子此時被完全規範到柱式體系,
每個線腳均有著尺規作圖標準;
甚至在不同尺度柱式之間細部的比例調整也被模數化、規範化。
石匠的石作可以完全脫離實際工程,
原本的建造可以被分離為「設計」和「操作」兩大過程。
照片眾多..請慢慢觀賞唄!!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40張照片.
本次-2023-豪華郵輪-地中海-共已上傳2672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2023-豪華郵輪-地中海.大約有66篇文章.36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以上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