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豪華郵輪-地中海 61-[義大利-米蘭]-愛紐曼二世迴廊.上.
置頂照片:米蘭的精品街道.
旅遊時間:11天8夜-(5-25到6月4)- 第9天.
時間:民國112年6月2日-星期五 下午
鳳凰旅遊-領隊-楊子群先生(小楊)
天氣:晴
溫度:18-27度C
斯言彤語人生目標:環遊全世界.(40個國家以上)
目前夫妻倆一起出國次數:第26次(正以龜速慢慢增加中)
斯言彤語目前為止去過的國家:20個國家(日本+11.柬埔寨+1.中國大陸+4.加拿大+1.
荷蘭+1.比利時+1.法國+3.韓國+1.澳洲+1.德國+2.瑞士+1.土耳其+2.
奧地利+2.捷克+1.新加坡+1.馬來西亞+1.斯洛維尼亞+1.克羅埃西亞+1.義大利+1.西班牙+1)
相機包-Lowepro Flipside 400 AW
相機-CANON-EOS R
鏡頭-CANON-RF15-35 F2.8L+RF 35 F1.8+70-300L
閃光燈- GODOX 神牛- V860 II+GODOX LED 36
腳架-Marsace DT-1541T + DB-1 碳纖維三腳架套組
(今天的最後一站-艾曼紐二世拱廊)
艾曼紐二世拱廊 原形在 1865 年由建築師蒙哥尼(Giuseppe Mengoni)重新設計,
以多種不同線條、形狀的金屬鑄鐵及玻璃作為建築結構
兩條玻璃拱頂的走廊交匯於中部的八角形空間,頂部是一個玻璃圓頂
並加入巴洛克及文藝復興風格,雕樑畫楝成就艾曼紐二世拱廊的華麗堂皇,
也成為 19 世紀流行的拱廊街設計的代表作之一.
艾曼紐二世拱廊 Galleria Virrorio Emanuele II,
金碧輝煌、何其華麗的一座拱形建築,又稱為十字街
商場中,有許多國際精品、服飾品牌與美味餐廳,
拱廊街道則連接著米蘭最著名的兩大地標:
米蘭大教堂與斯卡拉歌劇院
艾曼紐二世拱廊街(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是一個帶頂棚的拱廊街,
兩條玻璃拱頂的走廊交匯於中部的八角形空間,頂部是一個玻璃圓頂。
它座落在義大利米蘭主教座堂廣場北側的顯要位置,並連接斯卡拉廣場。
拱廊街得名於義大利統一後第一位國王維托里奧·艾曼紐二世,
最初設計於1861年,並由朱塞佩·門戈尼(Giuseppe Mengoni)修建於1865年到1877年之間。
建築設計
這個拱廊街頂部覆蓋著拱形的玻璃和鑄鐵屋頂,這是19世紀流行的拱廊街設計。
例如1819年開業的大型玻璃購物拱廊街的原型倫敦伯靈頓拱廊街就是這樣的設計。
這種拱廊街包括從1847年開幕的布魯塞爾的聖休伯特拱廊街(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
和1848年開幕的聖彼得堡的帕薩茲拱廊街,到1890年開業的那不勒斯的翁貝托一世拱廊街。
米蘭的這座拱廊街比它的前輩規模更大,是現代密封玻璃購物中心的直接祖先。
這座拱廊街連接著米蘭最著名的兩大地標:主教座堂和斯卡拉歌劇院。
這座4層拱廊街已經使用130多年,
售賣從高級時裝到書籍的各種貨品,以及餐館,咖啡廳和酒吧。
米蘭超豪華的湯浩斯嘉樂利飯店緊鄰拱廊街,
提供該市最豪華的(也是最昂貴的)客房和設施。
商店、餐館和酒店
埃馬努埃萊二世拱廊街內有許多奢侈品商店,例如普拉達和路易威登。
走進艾曼紐二世拱廊,玻璃頂棚讓陽光能恣意地灑落其中、
感受天色變幻無窮;建築充滿新巴洛克式與新文藝復興風格的特色
十字拱廊交叉處是一個八角形廣場,廣場的四個角落擺上聖經中代表的四大人物雕刻
並以馬賽克鑲嵌成歐洲、美洲、非洲、亞洲等四大洲之代表的畫作
除了建築本體,還藏有許多滿溢的藝術傑作在細節中,
等著旅人們用眼睛、用心去探索,購物逛街之餘也補充藝術能量..
維多·艾曼紐二世(1820年3月14日—1878年1月9日)(或譯-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
全名薩伏伊的維多·埃馬努埃萊·瑪麗亞·阿爾貝托·尤金尼奧·費迪南多·托馬索
(Vittorio Emanuele Maria Alberto Eugenio Ferdinando Tommaso di Savoia)
薩丁尼亞國王(1849年-1861年在位),義大利統一後的第一個國王(1861年-1878年)。
繼承王位
1848年,歐洲各地爆發革命,義大利半島的兩西西里王國、
薩丁尼亞王國及托斯卡納大公國均成功爭取憲法。
薩丁尼亞國王卡洛·阿爾貝托聯盟倫巴底大區向奧地利宣戰,
然而於諾瓦拉戰役中戰敗。次年,卡洛·阿爾貝托退位,
宣佈傳位給兒子,是為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
義大利統一運動
1849年,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拒絕撤回薩丁尼亞王國的自由憲法,
令當地成為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的中心。三年後任命加富爾為首相,
示意支持復興運動,並開始著手建立一個統一而鞏固的王國。
在其後對奧地利戰爭中(1859年-1861年),
薩丁尼亞王國成功取得馬真塔戰役和索爾費里諾戰役的勝利。
他是一個嚴格的立憲君主,令皮德蒙成為諸公國中最穩定和開明的國家,故能領導統一事業。
他與加富爾合作,全力支持改革。同時周旋在卡米洛·奔索和朱塞佩·加里波底的爭執中。
維多·伊曼紐二世銅像於義大利威尼斯。
家庭
1薩伏依的瑪麗亞·克羅蒂爾德(1843年-1911年)
翁貝托一世(1844年-1900年),1878年繼位為義大利國王
阿瑪迪奧一世(1845年-1890年),奧斯塔公爵,1870年成為西班牙國王
奧頓·德·莎柏雅(1846年-)
薩伏依的奧當王子(1846年-1866年),蒙費拉托公爵
薩伏依的瑪麗亞·皮亞公主(1847年-1911年),葡萄牙王后
夏布萊公爵卡洛·阿爾貝托(1851年-1854年)
薩沃伊的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1852年-1852年)
熱那亞伯爵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1855年-1855年)
1855年,阿得雷德因急性腸胃炎逝世。
1869年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與情婦羅莎·維塞拉納結婚,共有1子1女:
維多里亞·格里里(1848年-1905年)
艾曼紐萊·阿爾貝托·格里里(1851年-1894年)
因為我們要離開這個國家了.所以在最後這幾篇文章.
讓我們來介紹一下-義大利統一
義大利統一(義大利語:Unità d'Italia),
又稱義大利復興運動(Risorgimento,意為「復興」)、
義大利統一復興運動,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間,
將義大利半島內各個國家統一為義大利的政治及社會過程。
1861年3月17號薩丁尼亞議會在杜林正式宣布義大利王國成立。
義大利統一開始和結束的確實日期已不可考,
但大多數學者都同意統一是隨著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及拿破崙政權的結束而開始,
亦隨著1871年的普法戰爭而結束,
儘管最後一批收復的失地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聖日耳曼條約生效才加入義大利王國。
背景
由拿破崙統治的義大利共和國及其後義大利王國的成立令國內人民產生民族主義的思想。
當拿破崙的君主政權開始衰落,他之前確立的其他君主嘗試透過滿足民族主義者來鞏固他們的政權,
為革命製造良好的時機。
這些君主中包括向奧地利爭取在義大利王國繼任的義大利殖民統治者歐仁·德博阿爾內,
以及要求義大利愛國者協助在其統治下統一義大利的若阿尚·繆拉。
隨著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戰敗,維也納會議正式召開以重新畫定歐洲大陸。
在義大利,會議恢復拿破崙時代前的各國獨立政府,
當中一些是直接統治的,一些則受歐洲列強的強大影響。
不過,多個義大利國家內都有團體再次推動一個統一的義大利國家的意念,
令早已在民眾間點燃了的民族主義的火焰燃燒起來。
當時,爭取義大利統一被認定是與奧地利帝國及哈布斯堡王朝對抗,
因為它們直接控制著現時的義大利東北部以義大利文為母語的部分,
同時亦是對抗統一的最強大的單一力量。
奧地利帝國頑抗義大利半島(以及帝國內其他地方)的民族主義思維——當時,
奧地利首相梅特涅指「義大利」這個詞語是單純的「地理名詞」。
藝術和文學思維亦轉向民族主義,
其中最著名的也許是亞歷山大·曼佐尼的《約婚夫婦》。
有些人將這本小說當作對奧地利的統治的批評。
無論如何,這本小說在1822年出版,並在其後數年作出大幅修改;
1840年版使用標準化的托斯卡納方言,
這是作者深思熟慮後為了提供一種所有義大利人都可使用的標準語言而作出的努力。
支持統一的人亦面對教廷的反對,
尤其在與給他們某程度上的自治權的教宗國建立邦聯制失敗後。
當時的教宗庇護九世擔心放棄當地的勢力,會令義大利天主教徒遭受迫害。
即使是希望見到半島統一成一個國家的人,
很多不同的團體亦不能就統一國家的應實行的制度達成共識。
其中一個建議(約1847年—1848年)認為應在教宗的統治下建立邦聯制。
很多主要的革命團體希望建立一個共和國。
但最後卻由一個國王維托里奧·埃曼努埃萊二世及
其首相加富爾掌握了統一義大利為君主政體的權力。
其中一個最具影響力的革命組織是燒炭黨,
這秘密組織於十九世紀初在義大利南部成立。
組織的意念來自法國大革命,成員主要來自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
維也納會議將義大利半島分給歐洲列強後,
燒炭黨分子分散到教宗國、薩丁尼亞王國、
塔斯卡尼大公國、摩德納公國以及倫巴底-威尼斯王國。
這些國家對該組織非常恐懼,因而通過一個條例,
對參與燒炭黨會議的人判以死刑。但組織仍繼續存在,
並由1820年起發起多次暴動。
燒炭黨因拿破崙三世統一義大利失敗而將他判處死刑,
更差點成功以此為由刺殺他。
統一運動的領袖大多是這組織的成員。
統一運動中兩個重要人物是義大利統一的倡導者朱塞佩·馬志尼和朱塞佩·加里波底。
在較保守的君主立憲支持者中,
加富爾和其後成為第一個義大利國王的維克多·伊曼紐二世同為重要人物。
後世世界史學家稱此三人(馬志尼、加富爾、加里波底)為「義大利統一三傑」。
熱那亞人馬志尼於1830年成為燒炭黨的成員。
他在革命運動中的活動令他在加入後不久便被囚禁。
在獄中,他斷定義大利「可以並因此應該」統一,
又系統化他建立「單一、自由、獨立、共和」的國家並以羅馬為首都的革命活動。
1831年出獄後,他到了馬賽,在當地成立了一個新政治組織,名為義大利青年黨。
新組織的格言是「上帝與人民」,以統一義大利為目標。
尼斯(當時是薩丁尼亞王國的一部分)
人加里波底在1834年參與皮埃蒙特的起義,
因而被判死刑,但最後逃亡到南美洲。
他在當地逗留了十四年,參與多場戰爭,
於1848年返回義大利。
被合併的國家
薩丁尼亞王國(1720年-1861年)
熱那亞共和國(1005年-1815年)
➝併入薩丁尼亞王國
威尼斯共和國(452年-1797年)
➝倫巴第-威尼托王國(1815年-1866年)
帕爾馬公國(1545年-1859年)
摩德納和雷焦公國(1452年-1859年)
托斯卡納大公國(1569年-1859年)
教宗國(754年-1929年)
➝梵蒂岡城國(1929年-)
西西里王國(1130年-1816年)
➝兩西西里王國(1816年-1861年)
早期革命活動(1820年至1830年)
燒炭黨革命(1820年-1821年)
1814年燒炭黨(馬志尼,後組「青年義大利黨」)開始在拿坡里組織革命活動;
至1820年組織已強大得足以憑自己的軍隊侵略拿坡里,
迫使國王答應實行燒炭黨草議的新憲法。
但翌年革命被奧地利人以「神聖同盟」在奧地利、
普魯士和俄羅斯之間的中介人身分鎮壓。
兩西西里王國革命
1820年,西班牙人成功推翻憲法,促進了義大利相似的活動。
從西班牙人的經驗得到啟發,
兩西西里王國的軍隊中由古格雷莫·佩佩指揮的一個團——一個燒炭黨——造反,
征服兩西西里王國的半島部分。國王斐迪南德一世同意頒佈新憲法。
但革命人士無法贏得公眾的支持,更成為神聖同盟的奧地利軍隊。
斐迪南德一世廢除憲法,並開始有系統地迫害革命者。
西西里很多革命支持者,包括米謝勒·阿瑪尼,
在其後數十年被迫流亡海外。
皮埃蒙特革命
皮埃蒙特的革命運動領袖是山托列·迪·散塔羅沙,他希望能趕走奧地利人,
並將義大利統一到薩伏依王朝下。皮埃蒙特的革命在亞亞歷山大德里亞開始,
軍隊在當地採用了奇薩爾皮尼共和國的綠、白、紅三色旗。
在國王離開國家時代為處理事務的攝政王通過新憲法以安撫革命者,
但國王回國後卻推翻了憲法,並向神聖同盟尋求援助。最終,迪·散塔羅沙的軍隊戰敗。
1830年革命
1830年左右,支持一個統一的義大利的革命意識高漲;
一連串革命為在義大利半島建立一個國家奠定基礎。
摩德納公國的弗朗切斯科四世野心很大,
希望藉著擴大勢力範圍而成為義大利北部的國王。
1826年,法蘭西斯四世明言他不會阻止破壞義大利統一的反對勢力。
受到聲明的鼓勵,當地的革命人士開始組織起來。
1831年,法國七月革命期間,革命人士迫使國王退位,
並在法國新國王路易·腓力的鼓勵下開始七月王朝。
路易·腓力答應包括奇羅·門諾提在內的革命人士,
如果奧地利嘗試干擾軍隊,他會作出干預。
不過,因為害怕會失去王位,路易·菲利浦在門諾提計劃的起義中沒有作出干預。
但事實並非如此——在1831年,教宗國警察得悉門諾提計劃的革命,將他和其他謀反者拘捕。
同時,亦有其他革命在教宗國北部的波隆那、弗利、
拉文納、伊莫拉、費拉拉、佩薩羅和烏爾比諾發生。
這些以三色旗取代教宗旗的成功的革命迅速佈滿整個教宗國北部,
他們新成立的當地政府宣稱建立了一個統一個義大利國家。
在摩德納及教宗國北部的革命引發帕爾馬公國的類似活動,
大公國亦採用了三色旗;拿破崙一世之妻,
帕爾馬的瑪麗·路易莎女公爵離開了城市。
發生革命的省計劃統一為「統一的義大利省」,
當時的教宗國瑞十六世向奧地利求助以對抗造反者。
梅特涅警告法國皇帝路易·菲利浦奧地利沒有意圖讓義大利的問題自由發展,
而且不會忍受法國的干預。路易·菲利浦拒絕提供任何軍事援助,
更逮捕了在法國居住的義大利愛國人士。
1831年春天,奧地利軍隊開始進軍義大利半島,
慢慢鎮壓每個發生了革命的省中的抵抗,
結束了很多成熟的革命運動,並捕獲了其領袖,包括門諾提。
1848年-1849年的革命
1848年1月,革命騷亂開始在西西里島發生。
不久,革命擴展至整個歐洲。
1848年2月,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浦被迫逃亡,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宣告成立。
騷亂無可避免擴展至義大利,事實上革命者亦強迫大部分義大利統治者實行君主立憲,
而在米蘭和威尼斯的起義亦暫時驅逐了奧地利人。
不久,薩丁尼亞王國國王卡洛·阿爾貝托認定統一義大利的時刻已經來臨。
宣稱「義大利會自己建立自己」,他向奧地利宣戰。
1848年3月,達尼埃爾·曼寧號召海軍造船廠工人起義,
聖馬可共和國在曼寧領導下於威尼斯宣告成立。
奧地利軍隊從此地撤出,教皇國、托斯卡納與拿坡里紛紛派軍支援新的共和國。
5月底,56萬名米蘭人投票加入皮埃蒙特,帕爾馬與摩德納也發生類似狀況;7月4日,
威尼斯立憲會議撇開曼寧的勢力也同意「融入」皮埃蒙特。
另外,1848年5月15日兩西西里王國舉行選舉並誕生一個溫和的自由派議會,
國王費迪南多·卡洛要求新政府宣誓支持現有憲法,
導致憤怒的共和黨人在拿坡里築起街壘,當局派1.2萬名士兵鎮壓導致激戰,
200名士兵與起義者喪生,軍隊趁機大肆燒殺擄掠,迫使先前支援威尼斯的艦隊返回。
朱塞佩·加里波底
列強有機會對羅馬共和國的成立作出回應前,
在阿爾貝托的軍隊接受逃亡海外的波蘭元帥沃伊切赫·赫扎諾夫斯基訓練的同時,
阿爾貝托決定再次與奧地利決戰。
1849年3月23日,但是很快他在諾瓦拉戰役中,被拉德斯基再次擊敗。
這次戰敗是最後一次。阿爾貝托退位,
由他的兒子維托里奧·伊曼紐爾二世接任,
皮埃蒙特人統一義大利或征服倫巴底的野心亦已經——至少暫時——結束。
戰爭於8月9日簽署條約後正式結束。
PS:
世界就像是一本書,
不旅行的話就等於只翻了一頁。
-聖奧古斯丁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愛上旅行,
因為愛上旅行所以更喜歡攝影。
--斯斯
本單元共計40張照片.
本次-2023-豪華郵輪-地中海-共已上傳3185張照片.
由於工作關係.修圖跟寫文章時間有限.
2023-豪華郵輪-地中海.大約有65篇文章.3400張相片.
斯斯預計以半年時間以上完成.
敬請各位親朋好友們.耐心等待.....
衷心感謝您的觀賞!並不吝批評指教!感恩!!
((本篇文章資料搜尋部分來自於網路.如維基百科.中華百科..等))